寄致仕李洵大夫。宋代。韩维。买得田园便退身,世间今作自由人。不争路上风波静,无相光中日月新。红叶委阶非异物,碧峰当户见全真。知君未放狂心歇,兴在陶公漉酒巾。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秃山。宋代。王安石。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狙虽巧过人,不善操耡耰。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似偷。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寄胡居士。唐代。司空曙。日暖风微南陌头,青田红树起春愁。伯劳相逐行人别,岐路空归野水流。遍地寻僧同看雪,谁期载酒共登楼。为言惆怅嵩阳寺,明月高松应独游。
咏史二十七首 其八。明代。王夫之。田丰死争官渡,鸱夷不谏夫椒。未到水穷山尽,难回坠石狂潮。
绝代幽人独。掩芳姿、深居何处,乱云深谷。自说关中良家子,零落聊依草木。世丧败、谁收骨肉。轻薄儿郎为夫婿,爱新人、窕窈颜如玉。千万事,风前烛。
鸳鸯一旦成孤宿。最堪怜、新人欢笑,旧人哀哭。侍婢卖珠回来后,相与牵萝补屋。漫采得、柏枝盈掬。日暮山中天寒也,翠绡衣、薄甚肌生粟。空敛袖,倚修竹。
贺新郎(E372·括杜诗)。宋代。蒋捷。绝代幽人独。掩芳姿、深居何处,乱云深谷。自说关中良家子,零落聊依草木。世丧败、谁收骨肉。轻薄儿郎为夫婿,爱新人、窕窈颜如玉。千万事,风前烛。鸳鸯一旦成孤宿。最堪怜、新人欢笑,旧人哀哭。侍婢卖珠回来后,相与牵萝补屋。漫采得、柏枝盈掬。日暮山中天寒也,翠绡衣、薄甚肌生粟。空敛袖,倚修竹。
酹江月/念奴娇。唐代。无名氏。仙翁初度,遇端阳佳节,又还两日。怪得箕星光倍正,凌晓独辉南极。料想当年,储祥荐瑞,兆见开先吉。称觞此旦,华堂佳气葱郁。好看斑戏庭前,芬芳双桂,行作蟾宫客。况有瑶池王母在,重庆举杯欢怿。络秀赐觞,孟光举案,姑妇贤相敌。与君品寿,蓬壶长见仙集。
元日观百僚朝会。唐代。包佶。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东林寺赠宜上人。宋代。董嗣杲。幽阶苔藓翠纖纖,屐齿沾濡逐步黏。晓涧迸泉迷杏坞,春风停雨暗茅檐。禅高何待音声悟,诗好争传格律严。谁浼我师重主社,社中休更外陶潛。
答安阳叔两绝。宋代。李复。两人对酌山花开,青天露坐始此回。嗟我与君皆老矣,且尽尊前有限杯。
寓言。宋代。刘克庄。赤肉团终当败坏,臭皮袋死尚贪痴。生憎铜镜催白发,残着珠襦待赤眉。高筑迷楼愁鬼瞰,多为疑冢怕人知。吾评裸葬尤坚久,来往何曾挂一丝。
阮郎归·有怀北游。宋代。张炎。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登范公亭。明代。夏原吉。偶上范公亭,亭幽感慨生。竹添今岁笋,尘掩昔年檠。老蠹随人化,孤禽向客鸣。栏倾不堪倚,惆怅下阶行。
风。明代。李梦阳。铃阁晚犹急,月窗宵渐辉。稍驱云雾散,翻重雪霜威。起坐炉须拥,晨看木尽稀。徘徊问气势,死逼汉宫闱。
唐虞不可作,大雅何寥寥!居然正始音,洋溢天历朝。
一鼓声气和,再鼓阴阳调。令我乐忘味,彷佛齐闻韶。
赵贞常以善斲琴遇知,琴成奏之,称旨,题其琴曰天历正音。国子监蓝信之徵予言二首 其一。清代。刘鹗。唐虞不可作,大雅何寥寥!居然正始音,洋溢天历朝。一鼓声气和,再鼓阴阳调。令我乐忘味,彷佛齐闻韶。峄阳多孤桐,因得备采樵。愿言圣明世,勿弃爨下焦。
读陶集爱其致意于菊者八因作八首·七曰秋菊。元代。方回。饮酒成诗二十篇,诗成多在菊花边。秋英掇取枝头露,想见朝趄起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