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宋代。陈师道。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参考资料:
1、钱志熙编著.江西诗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8-180
2、郭殿崇.项羽戏马台百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119-121
3、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72-374
元祐四年(1089年),陈师道在徐州任州学教授,这首诗即是在这段时期的一首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
参考资料:
1、邱少华选注.江西诗派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69-70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作者从戏马台的荒废,夕阳晚照联想到老境将至,好景不常,自警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诗句中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戏马台有典故。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归来为宋公,驻守彭城,曾因饯送孔令辞官还乡,大会宾僚于戏马台,一时文士如谢灵运、谢宣远都有诗咏。回首过往,往日的热闹更显现今的荒凉,首句的重点就在“荒”字上,有咏怀古迹之意,见出人事代谢之感。这一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见人事代谢之感,“山寺’’句则寓时节相催之意,这种象外之意,直透三、四两句,加强了诗句之间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巾欹更觉霜侵鬓”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谓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清空无碍的叙事句,写的都像是当下即刻的事,但实际上已经暗用了某个典故。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陈师道学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这个方法。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从原典中翻出一种新意,别具一种风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觉,是其通脱忘怀之处,陈师道这里却“巾欹更觉霜侵鬓”,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强了,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从孟嘉的帽落不觉到陈师道的“巾欹更觉”,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转过来。下句又用了“石作肠”的典故,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另外,此联用两个典故来暗写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
结尾两句:“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性。”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清淡高致、内涵深蕴。
应酬节物之意,从宋人的创作观念来看,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时俗的题材,所以欧、梅、苏、黄等大诗人多不经意于此,这大概也是宋诗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陈师道的重阳诗,扫除陈言熟语,着力翻新。于前贤未到之处立意取象,却能轧轧独出,于平淡中见奇峻,可以与王维、杜甫等大家的重阳节诗咏争一日之长,此亦江西诗派“以故为新”的一种表现。
参考资料:
1、钱志熙编著.江西诗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8-180
2、邱少华选注.江西诗派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69-70
3、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214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又明日复同惇立总领吴德素运使章思台过天禧寺登雨花台再用前韵。宋代。叶梦得。言经朱雀桁,复度白鸡年。谢公不可见,废垒蔓草缠。三日瞰坰牧,所怀多昔贤。陂陀北城墩,谁可作九泉。石头控峥嵘,目尽西南天。定都记孔明,赤壁方凯旋。惟初鼎足计,用意良已虔。更作长干行,秦淮乱清涟。残春扫馀花,密叶未有蝉。高台略四远,绿野浮芊眠。午阴久未移,幽景为我延。使君固不凡,况有嘉客先。老大百念息,爨馀岂遗烟。了知尘外心,本自无间然。
秋兴用宋推府韵 其二。明代。郑真。风生濠上碧流湍,日照金鸡五色翰。枫岸晴看霜锦烂,菊篱香挹露珠寒。附书每欲随玄雁,绾诰何因识紫鸾。沧海东归怜骥子,吴江应已过淮安。
八角。宋代。许月卿。八角亭中天似水,七言城里夜未央。主人解榻贤材馆,门客避堂上下床。籁寂寂时星历历,泉涓涓处山苍苍。主人门客皆觞咏,羽扇纶巾独篆香。
赠李俶南二十四韵。清代。吴敬梓。行旌新岁至,候馆早春寒。梅蕊宵疑坼,椒花晓未残。光风迎北户,淑气转东阑。晋接言辞洽,周旋礼数宽。家声重仙李,功业著楼兰。忆昔横戈数,曾闻倚剑看。秋风衰草白,落日大旗丹。羌笛声多怨,鸣笳梦岂安。龙城誇万仞,虎旅凛三单。月朗辉银铠,沙飞染绣鞍。革心有硐户,稽颡是呼韩。禹甸休传檄,尧阶庆舞干。长才试盘错,壮志历艰难。自合膺专阃,还宜议筑坛。边疆欣奏凯,薄海羡飞翰。虎豹娴韬略,蛟螭走笔端。焚香炉鸭瘦,翻帙蠹鱼乾。才子珠为唾,先生铁作肝。高情惟觅句,雅韵若无官。适兴还挥麈,新诗拟弄丸。油幢千骑上,鬃马万星攒。躬应升平运,交深寒士欢。挥毫惊浩瀚,伸纸自汎澜。伫见颁纶綍,天阶奏凤鸾。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七。清代。纪昀。山田龙口引泉浇,泉水惟凭积雪消。头白蕃王年八十,不知春雨长禾苗。
拟古。明代。王恭。明月照我室,揽衣起中堂。北风卷帷幔,罗袜微有霜。崇兰委芳质,寒螀鸣近床。平生所亲者,宛在天一方。相思无由理,况此寒夜长。单居易为感,不觉涕沾裳。
题伍公矩桂林别意册后。明代。张宁。五岭行云七泽风,东将入海汎鸿濛。生还却笑征南老,往事空惊塞上翁。万里归心孤碛雁,廿年春梦五更钟。曲江院里看花伴,物色于今尽不同。
浣溪沙 端午日作。清代。严既澄。梦怯魂闲不自怜。再相逢处合无言。芳尘咫尺奈何天。弹指驩娱成隔世,断肠消息又今年。心知明月更难圆。
为安道题墨竹。元代。凌云翰。何事清风满剡溪,琅玕长得与云齐。此君若得王猷见,兴尽应须为品题。
刘宗文莱窝遣兴。明代。刘基。岁暮寒气冽,今晨颇和缓。登高眺原陆,陟觉生意满。日色照地黄,墙影看渐短。草抽识土膏,鱼出知泉暖。吾生亦天物,安得不乐衎。且复撷其蔬,独酌慰衰晚。
酸枣令刘熊碑诗。两汉。蔡邕。猗欤明哲。秉道之枢。养□之福。匪德之隅。渊乎其长。涣乎成功。政暇民豫。新我□通。用行则达。以诱我邦。赖兹刘父。用说其蒙。泽零年丰。黔首歌颂。
冠氏寺居书怀。宋代。贺铸。古刹荒凉昼掩门,鸣鸡吠犬接西村。窗间自记曾归梦,楼外谁招欲断魂。漫赋新诗题琬琰,少逢佳客佩兰荪。更堪愁肺经春病,负尔商歌酒一樽。
刘西麓授金华丞。明代。游朴。更生早岁擅谈经,独抱才名老汉庭。几载苦吟燕月白,一官笑对越山青。石羊何处寻仙迹,宝婺于今见客星。莫向松间了公事,道晴称雨尚堪听。
步虚四章 其二。宋代。白玉蟾。玉清长生君,锡命青华房。上念神母言,下慰天八方。八方俱红尘,尘埃何迷茫。谁复念玉府,飞神登苍苍。
泊舟仪真江上连日风雨作六言遣闷 其三。宋代。程俱。韦杜去天尺五,鲲鹏击水三千。作意公能活国,馀生我得安禅。
公寻做作,认取乌兔。上下要冲和,更左右、交加龙虎。搬传大药,须是入红炉,成锻炼,变银霜,一朵金花聚。清香远远,透过昆仑去。袅袅上青霄,结雯光、辉辉堪睹。玉堂里面,参从大罗仙。自怡喜,得长春,正处逍遥路。
蓦山溪·公寻做作。金朝。王哲。公寻做作,认取乌兔。上下要冲和,更左右、交加龙虎。搬传大药,须是入红炉,成锻炼,变银霜,一朵金花聚。清香远远,透过昆仑去。袅袅上青霄,结雯光、辉辉堪睹。玉堂里面,参从大罗仙。自怡喜,得长春,正处逍遥路。
宪台斋宿。明代。薛瑄。宪台斋宿几连宵,绛烛银炉伴阒寥。斗帐梦回更漏永,只听窗外冷风飘。
渔家傲。宋代。可旻。刹那。文墨尖新无处用。已将名利浑如梦。一串数珠随手弄。休千种。唯闻念佛心欢勇。滉漾空中仙乐动。笙箫声细天风送。接引凡夫归圣众。香云捧。男儿此日方崇重。
西施滩。唐代。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好事近(元夕立春)。宋代。辛弃疾。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送无我师还里,兼柬里中诸子。清代。成鹫。同游几日复离居,赠别无多意有馀。白发淹留非所惜,红尘归去欲何如。新诗近欠名山债,密约凭将故里书。岐路转多心转惑,从来儿女会牵裾。
又和。唐代。吴越人。樱桃花下会亲贤,风远铜壶转露盘。蝶下粉墙梅乍折,蚁浮金斝酒难干。云和缓奏泉声咽,珠箔低垂水影寒。狂简斐然吟咏足,却邀群彦重吟看。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唐代。钱起。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不忍池晚游诗 其五。清代。黄遵宪。百千万树樱花红,一十二时僧楼钟。白头乌哭屋梁月,此是侯门彼佛宫。
舟行漫成二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一幅蓬窗尺许天,有时连翠有时烟。多因索句高眠却,失看梅花水驿前。
山居杂兴二首。明代。田汝成。涧户岩扃俨未移,青山怜我似前时。书林旧聚珠千箧,社饭新分雪一匙。阴蚁战来规阵法,午蜂衙罢忆朝仪。河清海晏逢休历,剩有豪怀付酒卮。
过秦楼 津门题壁。清代。津门女子。月旧愁新,宵长梦短,今夜如何能睡。灯疑泪晕,酒似心酸,一夜断肠滋味。独自背这窗儿,数尽寒更,懒寻鸳被。更空槽马啮,荒邮人语,嘈嘈盈耳。空叹息、落索沾泥,飞花堕溷,往事不堪题起。美人红拂,侠客黄衫,不信当时如此。试问茫茫大千,可有当年,昆仑奇士。提三尺青萍,访我枇杷花里。
南城咏古十六首 其十一 妆台。元代。乃贤。废苑莺花尽,荒台燕麦生。韶华如逝水,粉黛忆倾城。野菊金钿小,秋潭石镜清。谁怜旧时月,曾向日边明。
瞻美有子两月而夭走慰二绝 其二。明代。王世贞。莫言夷甫太钟情,情到东门强自轻。留得蓝田种时法,不愁无地出兼城。
陈行之风翰亭。明代。浦鼎。缥亭人似玉堂仙,月肺云肝泻峡泉。词藻引毫归宝唾,笔花拖梦上蛮笺。墨池暖涨桃花雨,书壁凉飘柿叶烟。气窄紫鳌清浅水,神游黄鹄泬寥天。红鹅价博黄庭卷,白雪声和锦瑟弦。五凤文章天上待,三都词赋洛中传。荷巾未逐秋风老,铁砚磨云已半穿。
武陵县道旁梅花。明代。邓云霄。积雪犹含冻,孤芳自弄春。虽当车马道,不杂往来尘。庾岭遥相望,桃源近接邻。花神劳指点,吾欲访秦人。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宋代。欧阳修。兰苕擢秀迎风紫,槿艳繁开照日红。嘉节相望传有旧,深宫行乐自无穷。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王化。唐代。齐己。病起见王化,融融古帝乡。晓烟凝气紫,晚色作云黄。四野歌丰稔,千门唱乐康。老身仍未死,犹咏好风光。
与何光远赠答诗(何光远伤春吟)。唐代。何光远。檐上檐前燕语新,花开柳发自伤神。谁能将我相思意,说与江隈解佩人。
朱新仲自韶州寄灵寿杖并诗次韵答之。宋代。汪藻。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
临高台。唐代。贯休。凉风吹远念,使我升高台。宁知数片云,不是旧山来。故人天一涯,久客殊未回。雁来不得书,空寄声哀哀。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七。明代。夏良胜。云隈矮屋压筼筜,风雨时时撼草堂。长老相寻谈故事,武侯坐石已非羊。
武陵市舍。元代。马麟。溪头不种桃花树,商贾年年桥上多。昨日扁舟风雨过,无人肯著钓鱼蓑。
甘州(和袁静春入杭韵)。宋代。张炎。听江湖、夜雨十年灯,孤影尚中洲。对荒凉茂苑,吟情渺渺,心事悠悠。见说寒梅犹在,无处认西楼。招取楼边月,同载扁舟。明日琴书何处,正风前坠叶,草外闲鸥。甚消磨不尽,惟有古今愁。总休问、西湖南浦,渐春来、烟水入天流。清游好,醉招黄鹤,一啸清秋。
次韵斯远同宿岁寒西轩六韵。宋代。赵蕃。思君无计忧能舒,见君还愧腹每虚。知君于此未见止,而我但觉有不如。他人招呼厌来集,为我淹留成屡屈。岂惟高义笃交情,政赖微言起衰疾。南山三刹此最高,平生几许乎逍遥。异时我去君独遨,期当寄我山中谣。
夜坐怀子肃子仪。宋代。赵蕃。寒灯耿书窗,槁叶鸣竹屋。怀人在咫尺,令我叹幽独。难兄如大苏,令弟优小陆。未容待明光,端合校天禄。如何衫尚青,或乃袍更鹄。又疑致远大,无事计淹速。不然被造化,宁忍恣颠覆。如我辱交友,蒙顾等骨肉。三年且过半,良晤可不促。要将倡酬诗。尽用首尾录。我曾泛荆溪,君亦访怀玉。他年三人名,定载图经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