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朗读

译文

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
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
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
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注释

次韵:用所和诗的韵作诗叫次韵。李节推:疑为李泌,时任节度推判官。南山:据《太平寰宇记》载,南山在徐州城南三里,又名云龙山。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广野:广阔的原野。骑台:指戏马台。萧子显《齐书》:“宋武帝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
山寺:即云龙山上的台头寺。
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自生:自然生发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怀远执意。
寒花:指菊花。李煜诗:“鬓从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杜甫诗:“寒花只暂香。”
巾欹(qī):头巾倾斜。
语妙:《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 妙天下。”石作肠:铁石心肠。这是用皮日休《桃花赋序》中评宋广平语。宋广平即唐玄宗时名相宋璟,他为人耿介刚毅,而其《梅花赋》却极婉约妩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说他“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此日:重九节这一日。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

参考资料:

1、钱志熙编著.江西诗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8-180

2、郭殿崇.项羽戏马台百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119-121

3、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72-374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创作背景

  元祐四年(1089年),陈师道在徐州任州学教授,这首诗即是在这段时期的一首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  

参考资料:

1、邱少华选注.江西诗派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69-70

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作者从戏马台的荒废,夕阳晚照联想到老境将至,好景不常,自警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诗句中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戏马台有典故。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归来为宋公,驻守彭城,曾因饯送孔令辞官还乡,大会宾僚于戏马台,一时文士如谢灵运、谢宣远都有诗咏。回首过往,往日的热闹更显现今的荒凉,首句的重点就在“荒”字上,有咏怀古迹之意,见出人事代谢之感。这一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见人事代谢之感,“山寺’’句则寓时节相催之意,这种象外之意,直透三、四两句,加强了诗句之间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巾欹更觉霜侵鬓”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谓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清空无碍的叙事句,写的都像是当下即刻的事,但实际上已经暗用了某个典故。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陈师道学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这个方法。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从原典中翻出一种新意,别具一种风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觉,是其通脱忘怀之处,陈师道这里却“巾欹更觉霜侵鬓”,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强了,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从孟嘉的帽落不觉到陈师道的“巾欹更觉”,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转过来。下句又用了“石作肠”的典故,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另外,此联用两个典故来暗写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

  结尾两句:“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性。”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清淡高致、内涵深蕴。

  应酬节物之意,从宋人的创作观念来看,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时俗的题材,所以欧、梅、苏、黄等大诗人多不经意于此,这大概也是宋诗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陈师道的重阳诗,扫除陈言熟语,着力翻新。于前贤未到之处立意取象,却能轧轧独出,于平淡中见奇峻,可以与王维、杜甫等大家的重阳节诗咏争一日之长,此亦江西诗派“以故为新”的一种表现。

参考资料:

1、钱志熙编著.江西诗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8-180

2、邱少华选注.江西诗派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69-70

3、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214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朗读
()

猜你喜欢

言经朱雀桁,复度白鸡年。谢公不可见,废垒蔓草缠。

三日瞰坰牧,所怀多昔贤。陂陀北城墩,谁可作九泉。

()

风生濠上碧流湍,日照金鸡五色翰。枫岸晴看霜锦烂,菊篱香挹露珠寒。

附书每欲随玄雁,绾诰何因识紫鸾。沧海东归怜骥子,吴江应已过淮安。

()
八角亭中天似水,七言城里夜未央。
主人解榻贤材馆,门客避堂上下床。
籁寂寂时星历历,泉涓涓处山苍苍。
主人门客皆觞咏,羽扇纶巾独篆香。
()

行旌新岁至,候馆早春寒。梅蕊宵疑坼,椒花晓未残。

光风迎北户,淑气转东阑。晋接言辞洽,周旋礼数宽。

()

山田龙口引泉浇,泉水惟凭积雪消。头白蕃王年八十,不知春雨长禾苗。

()

明月照我室,揽衣起中堂。北风卷帷幔,罗袜微有霜。

崇兰委芳质,寒螀鸣近床。平生所亲者,宛在天一方。

()

五岭行云七泽风,东将入海汎鸿濛。生还却笑征南老,往事空惊塞上翁。

万里归心孤碛雁,廿年春梦五更钟。曲江院里看花伴,物色于今尽不同。

()

梦怯魂闲不自怜。再相逢处合无言。芳尘咫尺奈何天。

弹指驩娱成隔世,断肠消息又今年。心知明月更难圆。

()

何事清风满剡溪,琅玕长得与云齐。此君若得王猷见,兴尽应须为品题。

()

岁暮寒气冽,今晨颇和缓。登高眺原陆,陟觉生意满。

日色照地黄,墙影看渐短。草抽识土膏,鱼出知泉暖。

()
猗欤明哲。
秉道之枢。
养□之福。
匪德之隅。
()

古刹荒凉昼掩门,鸣鸡吠犬接西村。
窗间自记曾归梦,楼外谁招欲断魂。
漫赋新诗题琬琰,少逢佳客佩兰荪。

()

更生早岁擅谈经,独抱才名老汉庭。几载苦吟燕月白,一官笑对越山青。

石羊何处寻仙迹,宝婺于今见客星。莫向松间了公事,道晴称雨尚堪听。

()

玉清长生君,锡命青华房。上念神母言,下慰天八方。

八方俱红尘,尘埃何迷茫。谁复念玉府,飞神登苍苍。

()

韦杜去天尺五,鲲鹏击水三千。作意公能活国,馀生我得安禅。

()

公寻做作,认取乌兔。上下要冲和,更左右、交加龙虎。搬传大药,须是入红炉,成锻炼,变银霜,一朵金花聚。清香远远,透过昆仑去。袅袅上青霄,结雯光、辉辉堪睹。玉堂里面,参从大罗仙。自怡喜,得长春,正处逍遥路。

()

宪台斋宿几连宵,绛烛银炉伴阒寥。斗帐梦回更漏永,只听窗外冷风飘。

()
刹那。
文墨尖新无处用。
已将名利浑如梦。
一串数珠随手弄。
()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

同游几日复离居,赠别无多意有馀。白发淹留非所惜,红尘归去欲何如。

新诗近欠名山债,密约凭将故里书。岐路转多心转惑,从来儿女会牵裾。

()
樱桃花下会亲贤,风远铜壶转露盘。
蝶下粉墙梅乍折,蚁浮金斝酒难干。
云和缓奏泉声咽,珠箔低垂水影寒。
狂简斐然吟咏足,却邀群彦重吟看。
()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

百千万树樱花红,一十二时僧楼钟。白头乌哭屋梁月,此是侯门彼佛宫。

()

一幅蓬窗尺许天,有时连翠有时烟。多因索句高眠却,失看梅花水驿前。

()
水村悲喜拆书看,闻道并州九月寒。
忆得此时花更好,举家怜女不同盘。
()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
乱山落日渔歌长,平畴远风粳稻香。
酒旗摇摇截官道,归家未迟君试尝。
()

涧户岩扃俨未移,青山怜我似前时。
书林旧聚珠千箧,社饭新分雪一匙。
阴蚁战来规阵法,午蜂衙罢忆朝仪。

()

月旧愁新,宵长梦短,今夜如何能睡。灯疑泪晕,酒似心酸,一夜断肠滋味。

独自背这窗儿,数尽寒更,懒寻鸳被。更空槽马啮,荒邮人语,嘈嘈盈耳。

()

废苑莺花尽,荒台燕麦生。韶华如逝水,粉黛忆倾城。

野菊金钿小,秋潭石镜清。谁怜旧时月,曾向日边明。

()

莫言夷甫太钟情,情到东门强自轻。留得蓝田种时法,不愁无地出兼城。

()

缥亭人似玉堂仙,月肺云肝泻峡泉。词藻引毫归宝唾,笔花拖梦上蛮笺。

墨池暖涨桃花雨,书壁凉飘柿叶烟。气窄紫鳌清浅水,神游黄鹄泬寥天。

()

积雪犹含冻,孤芳自弄春。虽当车马道,不杂往来尘。

庾岭遥相望,桃源近接邻。花神劳指点,吾欲访秦人。

()
兰苕擢秀迎风紫,槿艳繁开照日红。
嘉节相望传有旧,深宫行乐自无穷。
()
病起见王化,融融古帝乡。
晓烟凝气紫,晚色作云黄。
四野歌丰稔,千门唱乐康。
老身仍未死,犹咏好风光。
()
檐上檐前燕语新,花开柳发自伤神。
谁能将我相思意,说与江隈解佩人。
()

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

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

()
凉风吹远念,使我升高台。
宁知数片云,不是旧山来。
故人天一涯,久客殊未回。
雁来不得书,空寄声哀哀。
()

云隈矮屋压筼筜,风雨时时撼草堂。长老相寻谈故事,武侯坐石已非羊。

()

溪头不种桃花树,商贾年年桥上多。昨日扁舟风雨过,无人肯著钓鱼蓑。

()
听江湖、夜雨十年灯,孤影尚中洲。
对荒凉茂苑,吟情渺渺,心事悠悠。
见说寒梅犹在,无处认西楼。
招取楼边月,同载扁舟。
()
思君无计忧能舒,见君还愧腹每虚。
知君于此未见止,而我但觉有不如。
他人招呼厌来集,为我淹留成屡屈。
岂惟高义笃交情,政赖微言起衰疾。
()
石槛山前吉驷游,故乡霞锦遍林丘。
只今东府空遗庙,露立唐碑老树秋。
()
寒灯耿书窗,槁叶鸣竹屋。
怀人在咫尺,令我叹幽独。
难兄如大苏,令弟优小陆。
未容待明光,端合校天禄。
()
济济跄跄蔼缙绅,祝尧均效华封人。
觞称凤阙懽声沸,花锡鸾枝内样新。
露叶巧裁隋苑彩,天葩先借汉宫春。
举头仰戴君恩重,好尽忠诚报紫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