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苔青润石嶙皴,泉脉涓涓湿白云。疑有天仙深夜过,丁当环佩月中闻。
艮岳百咏 滴滴岩。唐代。李质。苍苔青润石嶙皴,泉脉涓涓湿白云。疑有天仙深夜过,丁当环佩月中闻。
(?—823)唐人。始为汴州节度使牙将,尝以计诛李齐,迎韩充镇汴。终金吾将军。...
李质。(?—823)唐人。始为汴州节度使牙将,尝以计诛李齐,迎韩充镇汴。终金吾将军。
楚江清远图为沈伦画并寓九曲山房作(四首)。明代。张羽。潮落寒沙广,苍然远山暮。何处罟师归,自识门前树。披图忆所历,仿佛松滋渡。¤
隆庭竹至四绝句 其一。宋代。洪适。忆昨分抄种树书,三荆今古美同株。闲将草木供诗戏,待把渔樵足画图。
赋采香径。明代。卢昭。遥怜采香径,还忆种香时。绿水萦兰棹,青娥驻彩旗。盈盈春满把,冉冉碧含滋。持赠钟陵去,芬芳慰所思。
西畴春望 其一。宋代。何绛。暖日开晴陌,春风百卉生。秧新初有色,叶嫩不成声。一雁归遥海,双峰接远情。美人何处所,泽畔几回行。
唐丈命玉涧僧画金华三洞为图障寿母玉涧有诗。宋代。金履祥。金华高哉几千丈,翠壁重峦不可上。上下飞潛灵液通,朝暮烟云姿万状。我闻玄女蟠金鼎,至今遗粒犹可饷。又闻仙姑驾银鹿,至今瑶田印层嶂。金华本是东南奇,未数剑门天下壮。有时笙箫响青云,犹疑幢节迎仙仗。自古长生端有术,飘飖群仙尚无恙。只今洞天双龙飞,何处华表声清喨。谁将此山真面目,尽收奇伟归图障。居然冈阜北堂前,未须屣履勤敖放。
渔家傲 次欧阳文忠公韵二十首 其一。明代。夏言。一夜雨添池水涨。红亭绿树深相向。晓日兰舟吾独上。堪偃仰。天光云影波摇漾。起坐船头神思爽。柳边花底斟春酿。有客不来聊自赏。山童唱。时时鼓吹穿林响。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红桥游记。清代。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虞美人。宋代。韦能谦。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闲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功名英隽满凌烟。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和张九成真如禅院诗。宋代。黄伯剂。寺古僧应少,地偏心自扃。凭高通楚望,怀远眇胥灵。深蛰虬藏翠,斜飞鹭界青。休文今已去,佛像奇谁铭。
鹧鸪天 其一 宫怨。清代。俞士彪。午睡初醒眉晕重。凉飔吹过景阳钟。玉阶芳树凋秋后,金屋朱颜老镜中。閒绣轴,倚屏风。御沟谁复赋题红。君王雨露浑无准,不信金衣候日虫。
除夕和乔白岩韵。明代。杨旦。新写桃符换旧厅,留都昆季叹晨星。行年老矣头将白,知我谁欤眼共青。曦驭倏驰徒守岁,儿曹忽报又添丁。妨贤亟欲投簪去,世路悠悠笑独醒。
与致道约游阳华寻以雨阻追和山欲集中岑公涧。宋代。李长庚。垂垂雨脚几时晴,便拟扁舟乘兴行。想得斜川今更好,胜游恨不继渊明。
闻南中流言有感 其二。明代。王世贞。自来穷达信乾坤,混沌今劳倏忽论。荷弱不堪持作柱,兰芬那晓避当门。毋言白简何人指,只是青山圣主恩。检遍科条无死窜,可烦词客为招魂。
拟古远离别。明代。石宝。风飘飘,雨萧萧。落木下,寒蝉号。长相思,绿满枝。东流波,无尽时。送君长安道,伤心对秋草。祗道蚕时归,而今桑已老。君真弃妾妾怜君,暮暮朝朝作雨云。随风忽上君衣袖,莫道无声君不闻。
再答山阴王玉映并宗弟睿子。清代。丁耀亢。海上仙人挽鹿车,《五噫》歌就出关初。黔娄偕隐称良友,班女工文续《汉书》。玉笈家藏空粉黛,青箱世业伴樵渔。又闻宫壸征闺范,不去翻来问索居。
远斋和示疏字韵四诗复用韵并呈子肃。宋代。赵蕃。杖履过从每恨疏,何当有屋并门居。我疑奇字就公问,公赋新诗令我书。无事昼棋仍夜酌,有时溪楫更山车。从教老色侵双鬓,凭藉黄精为茀除。
晚行书所见。宋代。丘葵。夕阳半落红犹在,寒月初升白未匀。流水孤村天欲暮,颓檐败壁野无人。雀衔遗芥营巢急,蛛绎新丝织网频。欲问前朝无故老,髑髅落地路荆榛。
送王仰石太守之任惠州。明代。王弘诲。今之太守古诸侯。露冕专城拜宠优。羡尔福星临越徼,慰予乡思在罗浮。梅花驿路传应早,柳色关河望转悠。共理亦知明主意,惠声能不忝兹州。
寓金台遣怀。明代。陈琛。销除旧恨出新篇,转觉情多不入禅。望远可堪云隔水,思归正有日如年。生憎不饮花浑醉,偏爱无愁柳欲眠。风雨也应知客意,晓来收拾作晴天。
题松竹梅画扇。宋代。葛绍体。扇招三友亦风骚,淡墨萧疎雨露梢。不止暑天凉意足,爱他曾耐岁寒交。
古步出夏门行。清代。佚名。白骨不覆。疫疠流行。市朝易人。千载墓平。行行复行行。白日薄西山。
老病相仍以诗自解。唐代。白居易。荣枯忧喜与彭殇,都是人间戏一场。虫臂鼠肝犹不怪,鸡肤鹤发复何伤。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还似远行装束了,迟回且住亦何妨。
寄题虞阳山周氏隐居五咏 其二 佚老堂。宋代。孙觌。浮生知几何,闻道苦不早。过眼电掣云,转看露晞草。匆匆已解镳,马鬣翳蓬葆。夫君悟无生,不待须发皓。朝行清溪曲,暮宿白云道。柴门鸟迹绝,槁叶风自扫。竹间雨泠泠,花上日杲杲。坐对五大夫,自足休吾老。
分韵作梅花诗得东字。宋代。陆游。浅寒篱落清霜後,疏影池塘淡月中。北客同春俱税驾,南枝与我两飘蓬。从来遇酒千锺少,此外评花四海空。惟恨广平风味减,坐看徐庾擅江东。
答茂秦。明代。王世贞。漳河雪色捲飞涛,来往双鱼尺素劳。大国可能忘醴酒,故人犹自感绨袍。虚名岁月容诗损,薄禄风尘倚醉逃。莫问蓟门驱传事,不如湖海卧能高。
赈饥于临湘途中怆然有感。明代。苏仲。匹马行行路几千,许多人户断炊烟。凄凉旧宅成荒士,零落残生敢诉天。济世极知无妙策,救荒其奈缺官钱。欲将一本饥民籍,泣向君王上彩笺。
初秋 其二。明代。王夫之。夕绮摇虹影,疏云上碧波。中宵动雷雨,斜月半星河。世事残书耐,吾生睡眼过。青枫无限叶,珍重响危柯。
为友于题水禽。宋代。释绍昙。衰草汀烟寂寞秋,忍寒孤立懒盟鸥。江湖风味骎骎恶,得缩头时且缩头。
题爱柏轩。元代。戴良。瑟瑟凉野风,竦竦寒城木。风劲木亦然,受命一何独。岁物已沦伤,高标谁赏录。偶荷主人恩,开轩向城曲。老枝扶户吟,密叶停窗绿。遂忘孤生悲,行享后凋福。有客政迷方,振衣时踯躅。愿为柏上枝,托荫归君屋。
过定州。清代。邓廷桢。绁马中山尚戴星,侵寻晓色散林坰。平沙直走滹沱白,远岫遥连上谷青。盆石祇今留雪浪,毡椎何处觅兰亭。煎茶孤负花瓷好,为报邮签不肯停。
幽居。宋代。陆游。练褐藤冠物外装,下帘留住欲残香。潇湘客过夸渔具,灊皖僧来说药方。诗未遽衰犹跌宕,书虽小退亦轩昂。不绿厌静寻幽事,老去无如白日长。
留别王景通二首之一。宋代。贺铸。早年放乐五云乡,远笑垣东侠少场。宪也但贫犹未病,公乎非酒自能狂。尘埃辇路春游散,灯火僧窗夜话长。後日相思枉缄幅,茱萸湾北付渔郎。
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宋代。洪咨夔。攕攕儿女手,申旦轧机杼。织成遍地锦,翠凤湿花露。三年卷箧中,背立泣不遇。持归付刀尺,昼线金针度。
送陈羽王郡丞赴都改除 其二。明代。释今无。金马门中待诏人,白头方朔老词臣。君应万里为霖雨,洒遍天涯总是春。
饯高显卿参政辞职北归二首 其二。元代。曹伯启。江左繁华宰辅班,星槎无恙便知还。几多傀儡棚中客,想像高标亦汗颜。
与人游会润州金山寺。宋代。潘阆。浮生难会此,此寺绝尘埃。容易莫言去,等閒争得来。江声寒若吼,山色翠如堆。自是忘机者,凭阑不忍回。
憩奉慈庵。明代。史鉴。松头孤鹤下,石罅乱泉鸣。入坞疑无路,逢山屡问名。客行忘远近,僧老废将迎。一笑出门去,五湖风浪生。
舟泊剑津怀亡友刘复庵。清代。许润。分手齐安隔数春,何缘龙剑合延津。可堪风雨孤舟夜,白发盈头哭故人。
城西夜别吴宪副仲玉。明代。张弼。少小相随雁接行,分飞云路两茫茫。十年君作乘骢客,一第吾惭司马郎。白简冰霜心独赤,青衫尘土鬓先苍。今宵又是城西别,秉烛相看似梦乡。
送曹子方福建转运判官二首一。宋代。晁补之。谈经草檄鬓华生,初拥闽山传节行。江入桐庐青欲断,溪从剑浦碧来迎。茶虽户种租宜薄,盐不家煎价欲平。要使祈招歌德意,君恩不为远人轻。
登玉峰山。清代。姚承丰。群玉浮浮展画屏,遥村近郭总堆青。琳宫缥缈撑孤塔,石磴萦纡界小亭。松桧有声疑雨落,岩峦无主任云停。山僧漱茗殷勘甚,相约何年此再经。
招谢丈签判出郊。宋代。赵蕃。桃李竞芳春,晨妆故斩新。周遭遍晴野,络绎动游人。闭户端无事,命车当及辰。澄流带修竹,足以奉清真。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宋代。李曾伯。洞庭千古月,湘水一天秋。凉宵将傍三五,玩事若为酬。人立梧桐影下,身在桂花香里。疑是玉为州。宇宙大圆镜,沆瀣际空浮。傍谯城,瞻岳麓,有巍楼。不妨举酒,相与一笑作遨头。人已星星华发,月只团团素魄,几对老蟾羞。回首海天阔,心与水东流。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