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资料:
1、韩兆琦编著 .唐诗选注集评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80 .
在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04-105
2、王浩然.文冠群豪的文学名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27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04-105
2、荣新编.咏荷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29-30
3、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120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
1、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184-185 .
2、唐诗五首品读 来源:《名作欣赏》 1997年 第06期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清代。查慎行。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后省紫薇花。宋代。任希夷。清晓开轩俯凤池,小山经雨石增辉。琉璃叶底珊瑚干,立出池边是紫薇。
送傅守归。宋代。刘宰。濯缨沧浪水,为爱沧浪清。明明中兴主,斋居方厉精。疏傅不自惜,决去鸿毛轻。滥觞尔何如,咄哉檀长卿。
晓坐。唐代。李商隐。后閤罢朝眠,前墀思黯然。梅应未假雪,柳自不胜烟。泪续浅深绠,肠危高下弦。红颜无定所,得失在当年。
吕郡君挽词。宋代。张耒。表海东侯长,分吴异姓王。世家端作合,华裔远相望。龙去孤神剑,雏成九凤凰。多情潘散骑,悼逝足文章。
清平乐。宋代。周紫芝。浅妆匀靓。一点闲心性。脸上羞红凝不定。恼乱酒愁花病。晚来泪揾残霞。坠鬟小玉钗斜。细雨一帘春恨,东风满地桃花。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宋代。晁补之。池深不可临,际水作石磴。尘埃搅百里,得此亦差胜。晨朝看雨坐,蛙喜律吕应。有儿不鼓箧,共此疏懒兴。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宋代。辛弃疾。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沤波涨碧兰苕春,王孙英标真可人。眉山老仙招不起,东风谁荐溪头蘋。
清兴怀贤应淬发,一夜松窗歌白雪。晓来点笔为传神,宛似临皋步明月。
赵松雪写东坡小像并书其山城杏花诗内相钱公出视命题因次原韵如左。明代。童轩。沤波涨碧兰苕春,王孙英标真可人。眉山老仙招不起,东风谁荐溪头蘋。清兴怀贤应淬发,一夜松窗歌白雪。晓来点笔为传神,宛似临皋步明月。杏花零落山城中,悠悠往事如云空。何当共饮玉堂酒,半枝烛影摇残红。
宿迁道中遇雪。宋代。陆文圭。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
曹仁宪谨荣寿 其二。元代。黄璋。斯文今有主,一代颂鸿儒。道绍二程学,龄登九老图。化裁金作砺,持守玉为壶。我辈蒙嘉惠,称扬岂近谀。
苦热 其六。明代。王世贞。欲阴不阴云脚微,安得横吹海水飞。共道骄龙会行雨,看他身向热沙归。
九日独登清凉山。清代。郑孝胥。科头直上翠微亭,吴甸诸峰向我青。新霁云归江浦暗,晓风浪入石头腥。忍饥方朔非真隐,避地梁鸿自客星。意气频年收拾尽,登高何事叩苍冥。
漫兴 其三。元代。王冕。天时今亦异,地丑古来非。永夜惟消酒,严寒未授衣。一时风色变,万里雪花飞。小大持弓矢,相呼出打围。
次本之侯先生。元代。朱希晦。忆昔抱长剑,去作东南游。缑山高刺天,翠绕藏书楼。修竹净三径,往来惟羊裘。苍龙未变化,紫凤曾栖不。上揽明月辉,下盼沧江流。酒酣发长啸,万籁生清秋。别来难再晤,奈此人事稠。每怀招隐处,桂老山更幽。隐士不可招,援桂聊淹留。赋诗且自乐,斗禄乌足谋。
题莫云楼松月双清图二首 其一。明代。范穆。此中万籁寂无声,月到松间分外明。我愿抱琴图画里,与君相对坐三更。
挽少师相国李公。宋代。张元干。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中夜飞雷砲,平明破火船。如公真徇国,绘像冠凌烟。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代。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马上咏落叶。宋代。孔平仲。蔌蔌林中叶,落势殊未休。念汝春夏间,芃芃一何稠。朝烟坐苍翠,暮雨借膏油。及今乃委地,只以藉马牛。焚之扬其灰,或用粪田畴。当记排空出,结阴弥道周。物生固有数,时去安可留。况汝易摆触,性质本纤柔。惟有松竹秀,独当天地秋。
浔阳。宋代。晁公溯。渺渺苍江绕郭流,菰蒲杜若满汀洲。山云不动飞黄鹤,黄水无边没白鸥。日落荒城闻戍鼓,天清绝浦见行舟。老夫旧有湘吴兴,聊复今年作远游。
会稽外史玄都客,手校玉文坐瑶席。一别中岳三十年,谷愧林惭少颜色。
白水真人冰雪容,曾访卢鸿至宁极。翩然而来动遐兴,飞适丹崖千丈壁。
钱塘钱思复匡庐于彦成幼同笔研重会于顾玉山许思复赋诗邀予次韵。明代。袁华。会稽外史玄都客,手校玉文坐瑶席。一别中岳三十年,谷愧林惭少颜色。白水真人冰雪容,曾访卢鸿至宁极。翩然而来动遐兴,飞适丹崖千丈壁。相逢忽在玉山中,不计人间岁年易。赤城霞外忆同游,石洞桃花几回碧。桑田变海海扬尘,也知狡狯今非昔。玉山八月秋正好,银潢西泻星虚直。紫箫吹月酒如淮,露华洗天天影湿。御风不作三山游,豢龙归应西池役。傥过金马到玉堂,为我问讯众仙伯。
将如广信会吕巾石翁。明代。庞嵩。二十馀年此再经,青山白发若为盟。纵横世路偏惊眼,幻变烟花不问名。浙水昨来逢故老,信阳今喜迩耆英。同心海内知能几,万里追趋无限情。
北游诗二十一首 其十三 旅中逢故人饮。明代。张元凯。关河冰雪滞征轮,邂逅穷交白发新。学剑学书吾少贱,种瓜种豆尔长贫。纵输黄鹄能遗世,尚赖青山不负人。岐路一樽何必尽,待归长醉五湖滨。
伤我马词。唐代。刘禹锡。生于碛礰善驰走,万里南来困丘阜。青菰寒菽非适口,病闻北风犹举首。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
龙学尚书新安侯罗公挽词。宋代。范成大。一昨更调瑟,如闻欲赐环。途殚泣西狩,望绝起东山。华屋林霏惨,新阡草露班。春风埋玉泪,重为庚公潸。
渡湖过大浩寺。唐代。王质。乱莎茁茁水皴皴,红叶黄花各自春。隔竹歌呼知叟醉,倚松疏懒见僧真。有时柏子捎衣落,无数松枝刺眼频。山顶斜阳才惨淡,草颠多露已横陈。
赵道士山水图。元代。揭傒斯。悄怆寒山晓,凄迷野水昏。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路尽双松上,云生乱石根。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
临江仙十四首 其二。清代。奕绘。曲水双桥临小寺,桥东一顷平湖。湖边有柳若于株。鱼虾清可拾,烟雨渺难摹。白鹭青鸥谁主客,水天游戏无拘。奉宸苑户各分渠。圆钱冒荷叶,长箭引茨姑。
竹枝词三首 其一。明代。郑关。几度秋风叹独居,羞将蛱蝶绣罗襦。南来万点千行雁,不寄侬郎一字书。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
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宋代。辛弃疾。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 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送罗宗敬。元代。凌云翰。之子观光日,江山入望深。春秋三传学,忠孝百年心。群马闻空冀,孤罴见出林。西风黄菊酒,留别重登临。
秋夜宿杨师文别墅。明代。孙绪。窥林纤月印庭除,曲水崇堤尽不如。寂寞一区杨子宅,芸缃万轴邺侯书。槐阴有子今成市,草色侵阶晚未锄。别后思君何处是,閒云无数夜窗虚。
同金子坤陪群公登雨花台。明代。盛时泰。绀殿珠宫结驷行,登台共豁远游情。林花雨霁双峰出,云木凉生一鸟鸣。禁苑晡烟开树色,秦淮春水长潮声。却因楚使夸云梦,愧作诸生赋帝京。
送朝士使虏。宋代。杨万里。又见皇华赋北征,谪仙俊气似秋鹰。诗成紫塞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赵北燕南有人否,禽胡归汉竟谁曾。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
减兰十梅(雪)。宋代。李子正。六花飞素。飘入枝头无觅处。密缀轻堆。只似香苞次第开。栏边欲坠。姑射山头人半醉。墙外低垂。窥送佳人粉再吹。
挟文薛君自赋五首克己读书安贫择交训子为题。宋代。程公许。为人非外铄,己与物同之。私欲阴霾蔽,良心日月亏。若能无窒碍,底用苦思惟。天理浑然处,吾生自有涯。
陈草堂观澜书屋。明代。张天赋。孟氏观澜有妙方,眼前光景是沧浪。寥寥此际无人会,白日青天见草堂。
列子陈图南二图 其一。明代。张宁。列子御风风御列,庄周为蝶蝶为周。丹青未识荒唐论,貌作凭虚汗漫游。
过涉县。唐代。王翰。两岸青山几万里,中间一水走如龙。数家市肆无居货,百户厢民尽务农。兵燹罕经祠庙古,蝗灾不值岁时丰。前朝令尹多佳政,道侧苍碑记范公。
寄题钦之草堂。宋代。黄庭坚。河南有伏流,经营太行根。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公家济源上,太行正当门。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斑行昔供奉,屡进逆耳言。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肃肃冰霜际,不改白玉温。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公勿怀草堂,朝庭待公尊。
游金山寺次壁间韵。宋代。俞德邻。水国微茫境物閒,洪涛九派护禅关。帆樯下上淮连浙,楼殿高低寺裹山。潮驾金鳌来海上,天留玉府在人间。凭阑落日芦风起,时有鱼龙听法还。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 其十二 霞外。宋代。史浩。注目眇无际,彤云灿晚暾。心融八极表,欲辩已忘言。
送伍孟伦进士归省。明代。涂瑞。温诏初颁下紫宸,仙郎裁制锦袍新。玉阶虎拜辞明主,鼎养乌情侍老亲。潞渚月华葭散影,关河天冷雁来宾。题桥壮志谁能识,试看前驱负弩人。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释祖钦。东行西行,指天指地。尽谓如来降生,我道魔王出世。一棒打杀,贵图太平。时当孟夏,麦绿桑青。
六朝门·又吟。唐代。周昙。水影星光怪异多,不思修德事干戈。无谋拒谏仍轻敌,国破身擒将奈何。
白田马上闻莺。唐代。李白。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题吴通微主人。唐代。钱起。食贫无尽日,有愿几时谐。长啸秋光晚,谁知志士怀。朝烟不起灶,寒叶欲连阶。饮水仍留我,孤灯点夜斋。
游慈溪龙虎轩。宋代。陈造。坐曹可胜劳,出郭复行役。半年定海令,三度慈溪客。慈溪足胜处,出秀江缭碧。终然萦梦寐,遑此事游历。高轩閟龙虎,表表市闤侧。得兴不暇慵,徙倚且数刻。洞户初推敲,阶除旋登陟。向来攫怒势,枯干抱顽石。乃知名实间,未易胶今昔。尚喜诗翁碑,不受苍藓蚀。可但神所护,人未忘翁德。非使老眼明,斯游竟无得。
龙州。明代。张弼。驮江双鹢度龙州,今日真成万里游。身世北来从汗漫,江山南极更清幽。蛮邦共向衣冠化,塞草全经雨露柔。自是皇风无远近,瘴烟消尽海岚收。
和彦冲同原仲过交溪桥头。宋代。李处权。不识交溪路,诗来锦绣重。閒云时出岫,落日更明松。叔夜常为锻,渊明亦近农。喜君机事息,鱼鸟故相容。
携家小歇严州建德县簿厅晓起。宋代。杨万里。不堪久客只思归,晓起巡檐强捻髭。偶听梅梢啼一鸟,举头立看独多时。
春风驿路苦迍邅,再入东林思惘然。溪午钟鸣僧不语,花明院静客停鞭。
千峰已歇马头雨,万壑犹飞树杪泉。不是宰官才佞佛,皈依曾忆廿年前。
岁壬午计偕曾憩东林寺今二十有五年矣幸差竣还朝再过一食抚兹往迹殊怆客怀遂成二律以纪岁月 其一。明代。张萱。春风驿路苦迍邅,再入东林思惘然。溪午钟鸣僧不语,花明院静客停鞭。千峰已歇马头雨,万壑犹飞树杪泉。不是宰官才佞佛,皈依曾忆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