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蓬莱。金朝。王哲。回首处,便要识希夷。锻练须将情来尽,修行紧与世相违。勘破是归依。蟾玉走,认取个金飞。交位东西通地髓,冲和上下合天机。方得妙中
《望蓬莱·回首处》是元代诗人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我回首往事时,我就能认识到那些令人向往的地方。要通过锻炼来尽情感受,通过修行来与世俗相违背。洞悉真相是回归的依据。月亮像玉兔一样穿梭,我要追寻那飞跃的金色。交替的东西相通于地下的精髓,调和上下合乎天机。这样才能达到奇妙的境地。
诗意:
《望蓬莱·回首处》表达了对追寻理想境地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希望通过自我修炼和锻炼,超越尘世的束缚,回归真实的自我。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追寻那些美好而向往的事物。诗中还反映了诗人对天人合一、顺应天命的思考,表达了与宇宙和谐相融的愿望。
赏析:
《望蓬莱·回首处》以玄妙的语言展示了元代文人的追求和思考。诗词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境界的形象,诗人通过修行和锻炼,试图超越一般人的局限,寻找更高的境界。诗中的“回首处”代表着对过去的反思和认知,通过认识自己,诗人才能发现理想的境地。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玉兔、金飞等,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诗人还表达了对天地之间的和谐与统一的思考,认为只有与宇宙相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奇妙境地。整首诗词意境深远,寓意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生查子。五代。孙光宪。窗雨阻佳期,尽日颙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坠。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唐代。王昌龄。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踏云行 赴刘公斋。金朝。马钰。玉液琼浆,调和玉屑。便教玉案堆冰雪。须凭玉杖作良工。捍成玉饼轻轻叠。蓦听金声,金刀细切。金炉里面烹无歇。馨香软美喂金牛,金牛
赠张太守靖之。明代。史鉴。龙去孤臣泣抱弓,平生心事有谁同。青春甚惜居闲地,白首相逢在客中。云气冥冥山寺晚,花时冉冉野亭空。残衣留取休沽酒,岁暮还堪禦北风。
廿三夜。清代。郑孝胥。死生虽云隔,岂能隔吾情。吾情无生死,一意通幽明。新魂必迷罔,自痛离其形。旁观骨肉哀,惨悽倍于生。生者能为主,依恋终相萦。生者苟渐忘,无归愈飘零。委形如爪发,朽腐难为灵。圣人识情状,致斋极精诚。立尸而后祭,何疑于礼经。
颂古一○一首。宋代。释子淳。六国清平贺圣年,珠檐高卷月明前。金轮那肯当堂坐,不用丹墀击静鞭。
晓晴。宋代。虞俦。屋角勃姑时自唤,篱根络纬竞先鸣。刈禾政想頳肩重,扬秕那愁眯目轻。考满我应书下下,赈荒人谓策平平。回思旧岁民情恶,不但中山有啜羹。
呈永叔书事。宋代。王珪。诏书初捧下西厢,重棘连催暮钥忙。绿绣珥貂留帝诏,紫衣铺案拜宸香。卷如骤雨收声急,笔似飞泉落势长。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东堂。
望月婆罗门引 昨者观唐津舟车之盛,通凑南。元代。王恽。有抱瑟竽门之叹,以婆罗门歌之河山清眺,风烟两戒见殷都。唐津浩浩舟车。一水东浮沧海,宝带束燕吴。更中州雄跨,奇货堪居。平生壮图。笑到此、反区区。正似齐门抱瑟,不解吹竽。视吾耿耿,道玉佩、或能利走*。如不尔、归老樵渔。
襄阳咏史 其四十一 沈碑。金朝。李俊民。中原人物老书生,塞破乾坤万古名。俗子不知碑尚在,一朝南渡愧荒伧。
嘲布谷。宋代。陆游。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语,倾耳舜弦声。
贤女祠。宋代。戴复古。士有败风节,惭魂埋九京。幽闺持大谊,千载著嘉名。父不重然诺,女能轻死生。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
相和歌辞。唐代。王建。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蛟龙啮尸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男儿纵轻妇人语,惜君性命还须取。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沉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自为。
彭婆馆逢韦判官使还。唐代。戴叔伦。受辞分路远,会府见君稀。雨雪经年去,轩车此日归。暮春愁见别,久客顺相依。寂寞伊川上,杨花空自飞。
张缉熙监丞挽诗 其二。明代。杨士奇。八品儒官坐辟雍,白头心事古人同。至今鼓箧桥门者,洒泪相思说至公。
咏史 其二。宋代。刘攽。秦兵谋大梁,决河灌夷门。百万皆为鱼,闾里无一存。不用无忌谋,人人皆有言。天方纵秦毒,荡涤乾与坤。虽得阿衡佐,谁能救崩奔。政先趣嬴祸,指鹿遂亡秦。翟义为汉谋,摄省因即真。为忠岂不难,杀身亦已仁。天道良悠悠,成败难重陈。不见商山翁,采芝乐全真。羽翼安储皇,天子不得臣。
送张进士孔昭赴南刑部。明代。边贡。春风扬子渡,江上雪初消。草色连三月,山名记六朝。白云官舍近,红日帝乡遥。欲寄西来信,秦淮有落潮。
病中呈谢四先生。清代。林朝崧。微疾系公忧,驰顾不待车。足明忘年交,亲切如一家。雨馀溪路险,苔滑石又斜。蹉跌出无心,衣履沾泥沙。入门笑语我,健步老已差。坐定施刀圭,霍然病顿瘥。先生悬葫芦,买药人如麻。女子识韩康,名满昆舍耶。屈驾肯相就,又屏驺从哗。自揣农家流,得此已光华。为我爱惜费,此念尤可嘉。顾兹一蹶惊,不啻我所加。平生相厚意,感愧欲自挝。我病动烦公,二事为根芽。烂肠因魔汤,伐性由烟花。悔过苦不早,祸发方号呀。自今立严戒,洗心归释迦。六淫无从染,免劳长者嗟。闻公好登山,矫捷追麇麚。此后愿自爱,脚力何自誇。竹兜以代步,请盐此溪涯。投诗永为好,聊用比木瓜。
和使君闵雨。宋代。周行己。布谷催耕候已深,骄阳未肯化为霖。一年铃阁传斋禁,三月花时负赏心。空谷灵湫能奋响,丛祠古木已成阴。侏儒饱死浑无计,属耳颓墙听雨音。
汴州留别韩愈。唐代。孟郊。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
重阳后菊花二首。宋代。范成大。寂莫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魇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舟泊天门山寄金陵故旧。明代。吴兆。际晚帆投岸,苍苍暮霭平。别愁当月满,乡梦趁潮生。牛渚今宵客,鸠兹明日程。渐欣江路少,得近故山行。
九日廿二日西馆雨中作。宋代。孔武仲。西馆萧然拥罽裘,浑无桃李似潘侯。路多绿竹遮栏雨,池有残荷掩映秋。蛮獠讴歌逢乐岁,江湖风景忆扁舟。衣冠到底为身累,秖慕逍遥寄一丘。
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唐代。李嘉祐。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别日归吴地,停桡更一过。
赤壁。宋代。胡安国。片语能令孙仲谋,气如山涌剑横秋。莫言诸葛成何事,万古忠言第一流。
过楚宫。唐代。李商隐。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京口。元代。善住。车声轧轧辗红埃,北马南帆日夕来。淮甸雪销江水涨,海门月上楚天开。堤边行饭多逢柳,野外寻诗不见梅。会散金山即归去,春风催我上琴台。
偶题三首。宋代。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