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迟田舍杂诗九首。宋代。苏辙。至人竟安在,陶铸皆秕糠。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至人竟安在,
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
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
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
更看熟黄粱。
诗意:
这首诗词以哲理的方式思考人生和社会的现象。诗人苏辙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人们追求安逸和名利的现实社会与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之间的冲突。他认为真正的至人是能够在安逸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而世俗之人则受到名利的诱惑,无法理解至高的道德价值。诗人自嘲地说自己的言论可能还不足以庄重,但他认为天命将会胜过人的努力,最终决定一切。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境界的反思,表达了苏辙对于人生追求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诗中的“至人”是指追求道德境界的人,他们能够在世俗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安宁和淡泊。而“陶铸皆秕糠”则表示了世俗之人在名利的追逐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真正的价值。诗人对于世俗之人的无知表示不满,并以“楚楚事冠裳”形容他们浮华而虚假的行为。
诗中的“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表明诗人自知言辞可能还不足以表达深刻的道理,但他依然坚持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相信天命定将胜过人的努力,因为天道的决定是无法逃避和改变的。最后一句“更看熟黄粱”则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反思的问题,即人们是否能够看清真相,认识到世俗追逐的名利并非真正的幸福。
整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境界和社会现象的剖析,表达了苏辙对于追求真正价值和超越世俗的思考。诗人以自嘲和反思的态度,呼唤读者对于真理的探寻和对于欲望的冷静思考,希望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高尚。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宋代。范成大。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宋代。刘克庄。绛帕妖方士,青襟小茂才。集瓜讥汝否,止棘刺谁哉。倏忽寻声去,曾无濯足来。吾衰臂力短,驱去复飞回。
次韵答阵梦锡十首。宋代。陈造。冰檗未肯执名卿,搔头自剔书窗灯。君家老人如椽笔,淛江鄞水倒泓澄。
猛虎行。清代。郁植。猛虎突出势恒怒,不住深山踞当路。风高月黑闻啸声,四野行人尽回步。一虎之猛尚可当,群狐假窃牙爪张。岂无壮士欲手搏,出门四顾心徬徨。耽耽尔威谁养就,昔犹昏暮今白昼。瞑目从教凡兽惊,肥身那管饥民瘦。虎兮虎兮知惧无?灞陵亭下秋草枯。飞将猝发金仆姑,石犹饮羽况尔乎?
二月一日汎舟西溪。清代。厉鹗。孤游避妍晴,入艇极凄冷。满空春云生,冥冥垂半岭。花村下微霰,历乱不复整。夤缘出溪口,始见一峰影。犬吠暮烟中,似宿武陵境。怀我同心人,灯青曙耿耿。
保安州(寄青霞沈君)。明代。徐渭。终军愤懑几时平,远放穷荒尚有生。两疏伏阶真痛哭,万人开幕愿横行。朝辞邸第风尘暗,夜度居庸塞火明。纵使如斯犹是幸,汉廷师傅许谁评。
记仙女三绝。宋代。董嗣杲。松影侵坛琳观静,桃花流水石桥寒。东风吹过双蝴蝶,人倚危楼第几阑。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云及明教居士 其三。明代。袁宏道。抛却旧衫红,披蓑向此中。微云缥碧水,深树绿沈风。官税租能给,山赀了不丰。扑头随衲子,犹可作庞翁。
送人二首 其二。元代。杨载。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
文心之访予山中。明代。张羽。远访孤峰顶,凉荒见道情。别来多少事,话到二三更。灯影摇空壁,茶香出破铛。山中无一物,何以赠君行。
河清颂。南北朝。张畅。浑浑洪河,家国之滨。襟带晋卫,领袖齐秦。龙门诞溜,积石传津。乘运能有,经启天人。化流上帝,时表初星。飞书曝瑞,龙图照神。协灵既伟,通气载荣。
赋樊氏茅屋。元代。吴当。闻君茅屋住樊川,水影山光接几筵。花径约来寻酒伴,柴门系着钓鱼船。晴檐兴在从谁赋,秋树高风只自编。亦有数椽华盖下,杖藜何日白云边。
清心镜 赠刘先生。金朝。马钰。个青牛,引白犊。向曹溪深处,往来相逐。更时时、卧月眠云,疏凡间草木。餐三阳,投九畜。子母温柔,免劳看牧。待一朝、得赴蓬瀛,显
舟中阻风。清代。成鹫。寒江信宿类孤鸿,一日归程五日风。入梦家山明月外,满船疏雨乱流中。秋声夜半闻飘叶,浪迹年来笑转蓬。但得沧波似平地,不妨长作钓鱼翁。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三 青帝云门舞。南北朝。庾信。甲在日,鸟中星。礼东后,奠苍灵。树春旗,命青史。候雁还,东风起。歌木德,舞震宫。泗滨石,龙门桐。孟之月,阳之天。亿斯庆,兆斯年。
保德州天桥。金朝。萧贡。郁郁风云入壮怀,天潢飞下碧崔嵬。两崖偪侧无十步,万顷逡巡纳一杯。溅沫纷纷跳乱雹,怒涛殷殷转晴雷。曾闻电火鱼烧尾,会趁桃花涨水来。
抵金陵。明代。黄钥。二十年前此地游,山川形胜帝皇州。东南王气开鸿造,西北神基控上游。花草绕城三百里,凤凰遗迹几千秋。从来客思怀多少,都向沧浪问白鸥。
次定海候涛山。元代。吴莱。悲歌忽无奈,天海何渺茫。放舟桃花渡,回首不可量。南条山断脉,北界水画疆。居然清泠渊,枕彼黄茅冈。朝渗日星黑,夜凄金碧光。蹲虎岩倚伏,斗鸡石乖张。磨砻越湛卢,荡泊吴馀皇。幽波视若亩,巨壑深扶桑。招徕或外域,贸易丛兹乡。嗢咿燕国语,颠倒龙文裳。方物抽所宝,水犀警非常。驱鳅作旗帜,驾鳖为桥梁。似予万里眼,徒倚千尺樯。稍疑性命轻,终觉意气强。寄言漆园叟,此去真望洋。便拟学仙子,被发穷大荒。
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五代讳乾曜。宋代。白玉蟾。横握镆铘入洞天,洞天漠漠掩寒烟。仁宗亲问金丹诀,笑指斜阳噪乱蝉。
沈仲一三益堂。宋代。陈傅良。有此名三益,之人可晤言。游藏无俗物,典则似诸昆。剩着书充栋,仍添竹过垣。翻愁长者辙,稀得到柴门。
闻觉际被风寄頔老。宋代。郑清之。古德把茅惟盖头,飓风飘屋等虚舟。矮窗犹有蒲团滑,也胜床前衮雪球。
鹧鸪天 龙凤兜展彦称弟墓。清代。朱祖谋。纸蝶风旋土一堆。无多老泪著寒灰。残鹃锦树啼还咽,小雁炉峰梦不回。身后事,眼前来。青山须办骨同埋。便能世世为兄弟,知否人间更可哀。
次韵王钦臣秘监集英殿井。宋代。苏辙。碧甃涵云液,铜瓶响玉除。汲花攒点罢,洒雾唤班初。龙饼煎无数,螭研滴有余。从官方醉饱,一酌解清虚。
晚过大柳树驿。明代。程敏政。大鎗岭下马频挥,大柳冈头客渐稀。烈火燎原虓虎避,疾风惊草雉鸡飞。山回转觉邮亭远,月下先愁驿路微。野戍谁家多种竹,旅怀当此更依依。
高武略复和尖字韵见赠走笔奉酬。南北朝。王寂。落纸千篇笔退尖,我方刻画老无盐。鼎钟之后知谁识,糟曲其閒想自嫌。顾冀北群须伯乐,嗣西江派得洪炎。便当觅取高师著,此去心颜更可潜。
正一阳道长,见佳气,拥青骢。是桐树生孙,桂枝结子,喜庆重重。东床几多痴福,算平生、乃祖积阴功。敢望成吾宅相,但休坠汝家风。今朝何必问穷通。满引紫金钟。看掌上擎来,玉明五岳,漆点双瞳。他年与君归老,向*山、南北水西东。不怕斜阳醉倒,有人扶两衰翁。
木兰花慢 为李廷弼再举孙雏之庆。魏晋。张野。正一阳道长,见佳气,拥青骢。是桐树生孙,桂枝结子,喜庆重重。东床几多痴福,算平生、乃祖积阴功。敢望成吾宅相,但休坠汝家风。今朝何必问穷通。满引紫金钟。看掌上擎来,玉明五岳,漆点双瞳。他年与君归老,向*山、南北水西东。不怕斜阳醉倒,有人扶两衰翁。
题壁二首。宋代。胡叔阳子。奉崇香火若君难,莫把经文作戏言。儿女损休都管尽,明春速入武当山。
鹦鹉螺。宋代。欧阳修。大哉沧海何茫茫,天地百宝皆中藏。牙须甲角争光鋩,腥风怪雨洒幽荒。珊瑚玲珑巧缀装,珠宫贝阙烂煌煌。泥居壳屋细莫详,红螺行沙夜生光。负材自累遭刳肠,匹夫怀璧古所伤。浓沙剥蚀隐文章,磨以玉粉缘金黄,清◇旨酒列华堂。陇鸟回头思故乡,美人清歌蛾眉扬,一酹凛冽回春阳。物虽微远用则彰,一螺千金价谁量,岂若泥下追含浆。
游罗浮。唐代。李亨。二山合璧耸层霄,此日登临眼界饶。树色苍茫如罨画,泉声清亮似鸣韶。麻姑峰外琼为馆,织女河边铁作桥。未服神丹蜕凡骨,此生尘虑已都销。
再入城,宿张氏庄,早起,进退格。宋代。杨万里。梦觉月如昼,误惊天欲明。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山轿已十里,谯门才四更。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
偈颂三十四首。宋代。释如净。大地平沈,侧布黄金。虚空透阔,高架枬檀。依稀马厩,仿佛牛栏。鹘眼鹰眼不许看。
七交七首·张判官。宋代。欧阳修。洛城车隆隆,晓门争道入。连袂纷如帷,文者岂无十。壮矣张太素,拂羽择其集。远慕邺才子,一笑懽相挹。虽有轩与冕,攀翔莫能及。人将孰君子,盍视其游执。
挽绵汉简诸公。宋代。刘壎。绵汉风酸动杀机,北来铁骑遍驱驰。几千里地弓刀运,百万人家骨肉糜。鬼哭神号无限恨,蝇蛄蚋嘬有余悲。平生食禄何从避,留取香名百世垂。
暮春张考功助甫邀游韦氏园时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一。明代。黎民表。远眺山河尽,孤吟水竹偏。高云搀树密,野日避花鲜。径石欹相带,岩房曲对悬。贪奇收客泪,留醉夕阳边。
萧史图歌。唐代。鲍溶。霜绡数幅八月天,彩龙引凤堂堂然。小载萧仙穆公女,随仙上归玉京去。仙路迢遥烟几重,女衣清净云三素。胡髯毵珊云髻光,翠蕤皎洁琼华凉。露痕烟迹渍红貌,疑别秦宫初断肠。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晓烟望。
次韵受益苦雨二首。元代。方回。乃者黄梅近,朝朝以雨书。将无作人鮓,孰不困河鱼。近郡淹城郭,连村浸室庐。何当与奇术,辟谷驾飞车。
与杨无见诸子初入罗浮路憩明月寺。明代。释今四。久梦罗浮路,今朝信杖藜。泊舟明月见,頫首白云迷。曲径枯藤绕,奔流乱石低。仙灵肯迟我,踪迹铁桥西。
湖居杂兴八首。唐代。白珽。脉脉吹香屋角梅,背风移烛小帘开。凤城几日元宵近,一片箫声水上来。
匪逵之奥四章赠昆山戴炳垣。清代。姚燮。匪逵之奥,匪驷之骜。君子在痡,天鉴亦眊。以德为贼,以道为盗。鸣以金声,不掩群噪。踯躅中道,揽子之袪。宋璞可佩,曷贵乎玙?梧桐不实,故山已墟。言慎尔节,以保令誉。木叶已稠,秋霜未肃。万㝢蒸蒸,孤身谁畜?惟禽之鷟,而投于谷。惟瑶之玉,而毁于椟。言望尔乡,升彼大阜。下有室庐,白云浏浏。野草无葹,心亦何有?听我之歌,击子之缶。
次郑季亮避乱归城韵。金朝。张著。乱余城郭未全空,春事浑非旧日同。何处笙歌留粉黛,几家楼阁绚青红。幽花无主愁经眼,好鸟多情苦避弓。谁似归来耕谷口,荷锄细雨立东风。
铜雀台。南北朝。王寂。铜雀台荒桑柘围,老瞒曾醉柘黄衣。锡花片瓦将安用,留与诗人写是非。
入万年谒简庵清老追和曾使君诗板韵。宋代。徐大受。踏破深崖苍石棱,八峰来谒简庵清。山花照座一两点,雪狖叫云三四声。诗带烟霞藏旧刻,门开楼阁见经行。平田浅草归时路,风月依然度百城。
兀坐。明代。释宗泐。清晓澹无为,空斋兀坐时。百年惟有懒,万事不求知。松雨晴还滴,茶烟起更垂。何人共怡悦,随意独支颐。
招仙观。元代。何中。逶迤溪南路,窈窕招仙谷。空堂两道人,残棋映深竹。一叶响疏篱,双鸦啼高屋。出门随归人,远烧在山麓。
次韵刘谦夫同年二首 其二。宋代。王庭圭。苍龙阙下同充赋,偶著青衫脱寒素。当年千佛共题名,势若飞黄正腾骛。此时入彀多英雄,只今岂可一二数。朱轮丹毂满人间,亦有倾辀犹载路。
饯徐衍道知县。宋代。朱南杰。事业文章属当家,刃游余地宰金沙。挽回凶岁作丰稔,安集流民绝叹嗟。两载秋霜威盗贼,一犁春雨沃桑麻。宽民实意言难尽,胜种河阳满县花。
题寄大云庵沧浪上人。明代。汤珍。子城南畔古沧浪,复树回流匝宝坊。幢影倒凌波石动,松阴斜拂岛云翔。几随诗客来投社,每忆经僧坐品香。隔市梵音知不远,翠烟深处有禅房。
和陶拟古九首。宋代。苏轼。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问答了不通,叹息指屡弹。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
十二月二十六日趋府。宋代。陈造。谁谓一舍远,不办三餐趋。亭午县市西,衙鼓府城隅。匹马惊鸟去,指槌冰在须。北风挟霜气,万象付摧枯。想当折琴弦,未怪裂人肤。驼裘被甲如,是日有若无。客首不暇回,顾容少踟躇。出处不能同,劳逸为之殊。庞翁马少游,似非隐者徒。乡居老躬耕,饱温得自娱。婆娑铜墨间,盍亦省头颅。蔉穮脱中熟,吾口良易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