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已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为十分人,不责十分事。
既为十分人,须责十分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人与事的负责任态度。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是完美的人,就不应该要求他去承担完美的责任。然而,一旦成为完美的人,就必须对每一件事情负起完美的责任。
赏析: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人与事的关系进行思考,揭示了责任的重要性。首句"不为十分人,不责十分事"意味着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十全十美的条件,就不应该被要求去承担过高的责任。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宽容和接纳,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不应过分苛求。
而第二句"既为十分人,须责十分是"则强调了当一个人具备完美的条件时,他应该对自己所承担的事情负起完美的责任。这句话呼应了第一句,传达了一种对自我要求的态度。诗人认为,只有当自己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时,才有资格对事情产生真正的影响和责任。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关于责任和能力的思考,强调了责任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它提醒人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不应过分苛求,但也不应敷衍塞责,要求自己在具备条件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思想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积极的意义。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次韵沪帅范郎中再和所送李季允韵见寄。宋代。魏了翁。新阳拆地唤春归,生意绵绵重此时。青女卷寒還朔易,朱轮驾暖出咸池。恩流未渗鱼犹涸,禁纲虽疏雉或离。抚事伤时无限意,冯梅折寄故人知。
和李太守悯雨诗十绝 其四。明代。程敏政。斋心露祷倏经旬,一抚焦枯一怆神。闻说道中停辔日,屡将甘苦问疲民。
华山寺三泉。元代。张雨。寺以华山名,一一灵泉泻。会昌旧文字,毁壁存牖下。往劫莲花开,曷以信来者。
赠李白。唐代。杜甫。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万柳堂。清代。博尔都。高堂翠绕柳千条,振策登临入绛霄。日影渐移云覆槛,泉声不散雨过桥。山盘曲径看人小,花布重阴隔市遥。莫怨章台攀折手,月明还有客吹箫。
夏初临 立夏日雨中作。清代。陈维崧。乍过花时,才逢笋候,碧窗春去无踪。似别情人,河桥愁盼征篷。打梅摘豆俱慵。正漫天、丝雨濛濛。梦回酒醒,巡檐倚阑,离绪重重。一场惆怅,半榻瞢腾,暂携溪老,閒讯渔翁。落花天气,从君脱帽江东。绿满长空。笑几番、汉苑秦宫。暗帘栊。玫瑰成阴,渐逗薰风。
趋府候晓,呈两县僚友。唐代。韦应物。趋府不遑安,中宵出户看。满天星尚在,近壁烛仍残。立马频惊曙,垂帘却避寒。可怜同宦者,应悟下流难。
拟杨铁厓小游仙(五首)。明代。王鸿儒。一别良常岁月赊,茅君相念寄瑶华。五云阁吏无人换,犹是当年蔡少霞。
又用韵 其一。元代。耶律楚材。不遇知音钟子期,逢人未敢理冰丝。年来忘尽悲风操,空忆伤麟叹凤时。
次韵酬徐远卿侍御三首 其一。明代。薛蕙。世家传孺子,儒术迈杨云。远绍宣尼业,旁摹柱史文。蕴真安可测,摛藻已难群。欲报瑶华赠,春林尚未芬。
妙光堂 其一。宋代。黄裳。泰定中含一黍灵,千江明月万枝灯。自谈禅处无人会,安用山僧缠葛藤。
自赋大隐。宋代。邓深。柴门虽设日常关,只有琴书几案间。屋宇无多聊近市,尘埃不到即深山。悠悠世事非吾事,往往云闲是我闲。出处尚疑陶靖节,倦如飞鸟始知还。
白石铺道中。明代。吴与弼。早稻青青小麦黄,杜鹃声里野花香。好山递送程程秀,咫尺云帆是浙江。
寄浙西李判官。唐代。杜牧。燕台上客意何如,四五年来渐渐疏。直道莫抛男子业,遭时还与故人书。青云满眼应骄我,白发浑头少恨渠。唯念贤哉崔大让,可怜无事不歌鱼。
宝鼎现(四时怀古春词)。宋代。陈著。问今何日,旧也曾尾,东风鹓鹭。回首念,家山桃李,归去来兮闻早赋。梦境里、尽何妨疏散,时趁莺晴信步。是则是、清闲自好,一点心犹怀古。记得平世痴儿女。自灯宵、游了三五。还次第、湖边去也,寒食清明炊未住。是处处、是丹青图画,随意狂歌醉舞。奈蓦被、烟花浪手,一掷残阳孤注。须信乐极悲来,谁道是、曾歌琼树。夕阳亭遗涴,翻得江涛似许。忍望著、□天津路。最是鹃啼苦。算世事、消把春看,还有落花飞絮。
昨夜二首 其一。清代。龚自珍。昨夜江潮平未平,篷窗有客感三生。药炉卧听浑如沸,不似墙东钗钏声。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馀辄敢属和 其一。宋代。张孝祥。伐山万鼓震春雷,春乡家山挽得回。定自君王思苦口,便同金鼎荐盐梅。
喜雨。宋代。刘攽。山雨来何暮,高天始震雷。江声翻滟滪,水气逼昭回。洒落芳年晚,空凉醉眼开。蛟龙定神宅,蜗角更谁猜。
秋宵对月。清代。静维。夜静天地凉,凭楼独凝眺。烟树色离离,云山望中杳。万籁寂无声,数萤流木杪。青镫照罗幕,残叶铺池沼。悲哉今古情,乾坤徒浩渺。忧怀自苍茫,至意漠难晓。姮娥知我愁,流影来相照。当持金石心,千秋同皎皎。
东事有感四首 其三。明代。张应申。见说朝鲜自昔强,君臣端合死封疆。边风只是吹征旆,宫月何曾照战场。敢谓援兵宜鸷击,肯容狂寇故鸮张。遥遥念此萧条甚,谁上封书达建章。
讯鞫稍暇偶阅唐人王建宫词爱其寓兴深远颇得国风离骚之旨因拟作四章录呈易庵兼柬南谷年兄 其二。明代。何乔新。憔悴无心对镜台,燕钗象揥锁尘埃。昭阳自有身轻者,肯放羊车夜半来。
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一。清代。朱彝尊。长水风荷叶叶香,斜塘惯宿野鸳鸯。郎舟爱向斜塘去,妾意终怜长水长。
瑞庆节日同王式之诣云际寺满散。宋代。杨万里。金刹深藏翠巘间,锺声吹下白云端。谁知东淛能诗客,也到南溪祝圣山。重碧清池染衣湿,软红香雾袭人寒。祝君来岁千秋节,著脚含元鵷鹭班。
宫词 其一一五。唐代。花蕊夫人徐氏。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预进活鱼供日料,满筐跳跃白银花。
至黄厓再登文殊塔观瀑。清代。袁枚。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偶成。宋代。释善珍。长年狎樵牧,门外即荒郊。瘦草牛羊路,高松鹳鹤巢。病来勤习定,老去懒寻交。常愧逃名者,深山自缚茆。
玉楼春(定空寺赏梅)。宋代。毛滂。蕊珠宫里三千女。滴粉为春尘不住。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一枝谁寄长安去。想得韶光能几许。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宋代。杨万里。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陶子骏佚老堂。宋代。孔武仲。不逐鱼商不问农,悠然今作鹿皮翁。地临白傅荒台畔,人在华胥乐国中。一榻远分庐阜月,两轩平揖广寒风。杖藜亦欲频还往,肯使清闲并属公。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六。清代。纪昀。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点绛唇(重阳后数日,菊墩始有花·与诸友再登,赋第四首)。宋代。向子諲。莫问重阳,黄花满地须游宴。休论夷甸。且作江山观。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霜天晚。眼昏花乱。不见书空雁。
临江仙 依韵和二姑。清代。费墨娟。落尽丹枫帘不卷,晚来伫立窗前。一别未见又经年。金湖人远隔,雁字结遥天。况是诗筒遥寄我,开缄情意殷然。三生难断此因缘。阳春难续和,几度拂华笺。
玉楼春。宋代。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悲崔行。明代。马之骏。我所悲兮崔大夫,面棱紫石黄虬须。高谈管葛卑孙吴,星躔风角职方图。黄衣赤伏怪且迂,佃猎百氏收膏腴。风云少日乘双凫,暖覆百里犹纤繻。仁心侃侃辅以愚,薤无一本桑千株。彼豪睥睨当津涂,乃绊骐骥笯鹓雏。稍迁搜粟司釜区,皭然清冰双玉壶。是时四海方覆盂,洛阳危涕同蛟珠。夜占灵气望紫枢,眉忧耳语时嗟吁。严风摧树啼慈乌,麻衣葛屦还旧庐。无何赤羽传狂奴,羵牙蝇血噆吾肤。尚书尺一征东趋,章以绣豸握银菟。金鞍偏坐臂两弧,直欲挺剑吞伊吾。谁司斧斨厄运徂,小智窃舞刚且疏。乃揖盗贼撤其郛,吾谋不用空睢盱。叛人攘臂胡马驱,回看赤焰飞通衢。臣力竭矣志不渝,仍冠貂蝉腰鱼符。报陛下身那可污,尺组自举气不苏。阴风冤血交模糊,同时亦有何公俱。井花荧荧沉姣姝,雎阳巡远双厉呼。下视丸土腥驼酥,事闻天子嘉忠谟。太常竹帛太史书,太祝清庙陈笙竽。招魂何地迎头颅,青冥八柱扶孤躯。公神为龙不为蜺,左右请帝亟行诛。云旗风马光有无,奴虽游釜才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