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无衣。清代。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61-263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7-259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61-263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7-259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7-259
2、董博.同仇敌忾的战歌——《诗经·秦风·无衣》析论.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3、王林飞.团结御外侮 并非刺用兵——解读《秦风·无衣》.怀化学院学报,2011,01.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阮郎归(四之一)。宋代。秦观。退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景灵宫奉册实一首。宋代。真宗。穆穆真宗,锡义蕃昌。飚轮临贶,谆诲洞彰。虔崇懿号,祗答景祥。至诚致享,降福无疆。
赋得秋凉入郊墟 馆课 其一。明代。郭之奇。京华不碍石泉踪,为爱秋初野外容。微变原情因雨过,轻凋林色尚云封。草芳欲怨鹈先出,露白翻思人可从。此际清怀堪四掬,未须眉爽倩西峰。
十月十五日同黄大博出城。宋代。李流谦。休沐来寻九里松,故因晴日觉晴容。寒余浅水红衣尽,淡抹轻烟紫翠重。倦向山僧谈白叶,归从逋客醉黄封。尘埃眯目成深省,何处招提鸣昨钟。
题左尉死节本末。宋代。萧立之。江头铁骑飞腥尘,孤城釜沸游游鳞。景陵少府赤心胆,直与海岳争轮囷。食穷矢尽空弮起,生为南臣死南鬼。百三十指闭门中,血剪膻刀如践蚁。巴陵城下丹青明,孤儿襁褓今簪缨。虽然惜不援汉制,尉印有子侯于鉼。有生必死理之常,以义处死君之刚。雪窗细字灯前卷,发竖毛寒双泪溅。愧无李瀚笔如椽,传看人间配巡远。
呈叶怀宁陈参军章簿公。宋代。赵蕃。潜山皖山烟雨昏,山城索莫少所亲。令君邀我入山去,复道山流方四奔。侧闻剥啄来叩门,疑匪索我云见存。已焉一见即倾倒,乃与诸刘相弟昆。因君又来惊坐陈,吾尝同寮义世敦。不惟邂逅索诗卷,更复追随携酒尊。
诸葛公则延登书阁出示焦丈通直洎诸公所赠诗。宋代。郭印。诸城葛氏久湮沈,清尚知君独远寻。席卷承家猗顿术,日明好古子云心。珍藏高阁轻三箧,善購多门小万金。曾见墨庄耕穫利,行看杞梓秀家林。
葑门晓发吴淞船,手把传符津吏前。五年别家走未已,素发萧萧垂两肩。
小龙江头旧游处,东家西家争招延。匆匆会散等过鸟,风吹湖水春无边。
夜泊陈店舟中写怀兼柬云林高士时张孟肤同舟。元代。成廷圭。葑门晓发吴淞船,手把传符津吏前。五年别家走未已,素发萧萧垂两肩。小龙江头旧游处,东家西家争招延。匆匆会散等过鸟,风吹湖水春无边。云林高士独不见,倚篷四望心茫然。惊湍叠浪岂作恶,渚花江草仍争妍。夕阳收港泊陈店,入市买鱼烧荻鞭。蓉城公子今最贤,赋诗行酒能周旋。一谈一笑烛欲尽,野戍不闻钟鼓传。却忆山中小儿女,如此明月应未眠。
题潘叔玠家达观亭。宋代。韩元吉。车尘蔽重城,俯首但闤阓。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阔对。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平生九垓期,洗耳听天籁。一为簿领缚,局促无可奈。每凭君家栏,旷若解铃釱。跻攀得遐瞩,顿觉天宇大。颇惭北山移,欲赋楚台快。泰然发天光,閒目了无碍。
琵琶亭感旧。元代。方回。桑落洲前路,江流自北南。美人何处在,劫火殆难堪。津吏苛鱼税,沙民卖席帆。情知白司马,到此湿青衫。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宋代。张耒。卯饮终日醉,万事付悠悠。醺然据榻瞑,檐雨方飕飕。吾事幸无急,不醉欲何求。顾谓妇与子,酒尽为我谋。
秦岭。宋代。汪元量。峻岭登临最上层,飞埃漠漠草稜稜。百年世路多翻覆,千古河山几废兴。红树青烟秦祖陇,黄茅白苇汉家陵。因思马上昌黎伯,回首云横泪湿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