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元代。方回。已学故学天隐说,多因误剃镜中头。戏拈当日颜良案,两足何堪踏两舟。
诗词:《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
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中文译文:
已学故学天隐说,
多因误剃镜中头。
戏拈当日颜良案,
两足何堪踏两舟。
诗意: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作品。诗人以幽默调侃的笔调,表达了对于学问和修养的思考。诗中提到了“天隐说”,指的是隐士之间的学问传授,表明诗人已经学习了传统的学问。然而,诗人也承认自己学问的来源是出于误解,就像剃刀中的反射,对于学问的理解也是模糊的。接着,诗人以幽默的方式拿当年有名的案件“颜良案”来打趣自己的境况,暗示自己的学问与当年颜良案中的颜良相似,都是有名无实。最后,诗人以“两足何堪踏两舟”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在学问和修养之间的矛盾选择,无法同时踏足两条船,即无法同时追求两种不同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的口吻,揭示了诗人对于学问和修养的自我反思。诗中通过“天隐说”和“误剃镜中头”的形象比喻,将学问的获取和理解置于一种戏谑和自嘲的语境中,传递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谦逊态度。同时,通过提到颜良案,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学问与历史上有名的案件联系起来,以此暗示自己的学问虽然有名,但实则空洞。最后一句“两足何堪踏两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抉择的矛盾和无奈,无法同时追求两种道路,呈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整首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修养的深入思考,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启示。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辽东。清代。孙谟。辽阳形胜接幽燕,关塞中分势极天。渤海东流环一面,浑河西去尽三边。何年互市来良马,此日屯耕有废田。谷问开平旧功业,野狐山北遍荒烟。
九江郡斋分韵送魏六兄好文游鄂渚得阳字。宋代。曹彦约。倦客寻闲误入忙,飘然上水击浔阳,铃斋有伴期三友,玉千何人似六郎。千晨江山时聚散,满城风月夜凄凉。西风隐作中秋会,莫恋南楼醉武昌。
宝云庵戒师。宋代。洪咨夔。锺山好住苦弗住,驮岭难居真欲居。出地入天须任我,来今去古不关渠。万由旬上起肤寸,一刹那间弥太虚。识得鬘华云体段,妙高高处坐如如。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 其十 皇夏乐。清代。佚名。皇心缅且感,吉蠲奉至诚。赫哉光盛德,乾坤照百灵。报福归昌运,承佑播休明。风云驰九域,龙蛟跃四溟。浮幕呈光气,俪象烛华精。护武方知耻,韶夏仅同声。
次韵曾端伯早春即事五首。宋代。郭印。一声幽鸟解呼春,物逐新年气象新。坐阅群生空扰扰,身如槁木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