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南游道友。宋代。释智圆。曾闻飞锡入南闽,鹤态云踪不可亲。静夜独吟空对月,昔年聚话更无人。波涛路阻书难到,泉石房闲梦自频。未省相逢在何日,西风萧索浙河滨。
诗词:《怀南游道友》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圆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怀念与南方友人游玩的情景。诗人提到自己曾听说友人仙飞到达南闽地区,但是友人的身影像鹤一样高远飘渺,难以亲近。在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吟唱,只有明月作伴。曾经聚在一起交谈的时光已经成为过去,再也没有人相伴。波涛阻挡了前行的道路,书信也无法传达,泉水和石头的院子里,诗人只能频繁地在梦中相见。诗人希望能够知道何时能再次相见,但寂寥的西风吹拂着浙河的岸边。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相会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通过描述友人的仙飞和高远的身影,表达了友情的宝贵和珍贵,以及友人与诗人的距离和隔阂。在夜晚的安静中,诗人独自吟唱,与明月相伴,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波涛阻隔和书信无法传达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失去联系的遗憾和无奈。最后,寂寥的西风萧索地吹拂着浙河滨,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表达方式,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心情娓娓道来。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描绘,诗人以微妙的方式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并引发了对人生离别和思念的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禅意和情感世界。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三贤堂和柯东海。宋代。陈宓。先后勋名百岁周,周堂耿耿夜光寒。片言已夺丹辽气,万世犹闻四谏官。殄虏机筹馀胆壮,佐时忠亮更胸蟠。不因品藻公舆论,得与前贤一样看。
少年游。宋代。杜安世。小轩深院是秋时。风叶坠高枝。疏帘静永,薄帷清夜,暑退觉寒微。凄凉天气离愁意,音书杳难期。多情成病不须医。更憔悴、转寻思。
寄题分绣阁。宋代。洪迈。新阁何隆隆,经营自兹岁。其前山送青,其下竹交翠。景物日夕佳,登临春秋异。治中公事暇,领客共留憩。四座欢相酬,寿主珍重意。向来蓬瀛上,视此毋乃愧。主称客意好,是事幸且置。拄颊饱看山,朝来殊爽致。
中秋。明代。王守仁。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至日早雪时郊祀毕壬寅之二。宋代。晁说之。冬来无雪待佳辰,玉日飞霙喜更新。风偃南郊云献瑞,龙腾北陆日潜春。壁门仗下千官佩,瑶席歌前万国珍。负亹曾臣符竹冷,属车目断不飞尘。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元代。方回。苏公堤畔水如天,又见侵疆筑葑田。遥望横斜似棋局,飞乌翘鹭自争先。
城中何年赤虹起,秦氏一门被金紫。甲第云连两河峙,风流更见诸公子。
我是金门老太史,亦有南宫少进士。予告同辞天上薇,得閒且采山中芷。
四月十二日秦太学邀同赵吏部饮衍泽堂达旦坐有陈李二姬堂为余故读书处。明代。孙继皋。城中何年赤虹起,秦氏一门被金紫。甲第云连两河峙,风流更见诸公子。我是金门老太史,亦有南宫少进士。予告同辞天上薇,得閒且采山中芷。秦君高堂绣文梓,秦君张筵列锦绮。折简相招意独勤,未曾下车先倒屣。银壶贮酒琥珀浆,玉盘行鲙金丝鲤。半酣解却罗衣起,起视当阶明月光。似闻芗泽氤氲至,忽报美人离药房。绿珠碧玉誇双艳,翠袖红裙一样装。夜如何其夜未央,合尊促坐醉不妨。低鬟浅笑初成目,小口新词欲断肠。一曲莺声慢,再曲梁尘乱。三曲天星坠如雨,鹍鸡不闻日已旦。主人无用独留髡,深杯在手业无算。童仆不嗔但顾笑,昨日客来今日散。日出易暮暮易晨,谁将绿鬓驻青春。请思窗下同君读,转眼今为十载陈。
送李廷晔令东莞兼柬邓香山 其一。明代。徐熥。初从北阙佩鸣珂,拥传遥从五岭过。官馔自今多海错,童谣强半是黎歌。广州旧甓寻陶侃,粤国荒台吊尉陀。只恐簿书能俗客,一封那肯问渔蓑。
清平乐(寿叔父)。宋代。张孝祥。英姿慷慨。独立风尘外。湖海平生豪气在。行矣云龙际会。充庭兰玉森森。一觞共祝脩龄。此地去天尺五,明年持橐西清。
游水乐烟霞二洞三绝。宋代。胡仲弓。此是游山第二回,天风吹断洞云开。人生到处须行乐,不为寻梅亦自来。
日南长至。唐代。独孤铉。玉历颁新律,凝阴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晷度经南斗,流晶尽北堂。乍疑周户耀,可爱逗林光。积雪销微照,初萌动早芒。更升台上望,云物已昭彰。
游姚安白塔寺路访鲁氏琴。清代。牛焘。我有烟霞癖,兼好太古琴。只为丝桐响,中含太古音。今来抛掷久,结习固已深。骑驴白塔村,兰若共登临。一邱兼一壑,旷我遗世心。人言村西舍,旧时州别驾。今为士庶门,有琴罕匹亚。惜无知音者,代远恐物谢。闻言呼僮仆,往步村西麓。恍如高士居,亭榭有松菊。问琴犹宛在,挥麈启韫椟。清风飒飒来,遥闻响林木。七弦虽未安,髹采若绮縠。试弄三两声,满堂如空谷。携之到山中,怡然百虑融。老僧环阶听,柱杖倚雕栊。一弹还再鼓,万壑生秋风。初疑掷金石,清商发孤桐。又如云中响,嘹唳起哀鸿。我怀殊默默,我意转恻恻。如何大雅音,遗置涧阿侧。不入中郎听,良材悲屈抑。世无广陵散,人琴长叹息。水有时而清,石有时而泐。吁嗟千载后,清徽谁拂拭?
寄石鲁瞻。宋代。吴晦之。忆昔从游杖履中,有山亭上醉春风。主人已作骑鲸客,谁识当年两病翁。
清泉院用柱间韵。宋代。胡仲弓。僧居一路曲通村,日落层巅生暮云。白石巧於山背出,清泉时向涧边闻。钵盂未信承龙化,锡杖曾经解虎纷。归去鹤猿应笑我,稚圭何必更移文。
颂古九首 其三。宋代。释普信。相争但见风幡动,不肯回头识动心。从此老卢露消息,松风江月尽知音。
归隐罗浮诗报老父。明代。释函是。潦倒云岩日惘然,听泉时枕石头眠。且非有意逃人世,那得閒情结俗缘。盖代勋名都是梦,大家生死倩谁肩。年来老大心须歇,百劫光辉在目前。
槟榔屿杂诗 其二。清代。丘逢甲。海外居然谱学通,衣冠休笑少唐风。黄金遍铸门楣字,不数崔卢郡望崇。
又六湛堂。宋代。释宗杲。非湛非摇此法源,当机莫厌假名存。直须过量英灵汉,方入无边广大门。万境交罗元不二,六窗昼夜未尝昏。翻思庞老事无别,掷剑挥空岂有痕。
寄怀倪玉汝太史。明代。范景文。西湖感旧梦中过,桥畔秋容近若何。携奕山头皆谢墅,扣舷月下谱吴歌。星躔太史藏书丽,潮涌钱塘得气多。可忆白门孤啸者,江风萧瑟叹庭柯。
郎山杂咏十首 其八 泓云泉。元代。赵秉文。蔼蔼春云滋,岩溜滴泉乳。独留一泓碧,去作人间雨。
赠杨内舍景尧刲股。宋代。方逢辰。子肉可疗亲,或曰不敢毁。不见母生儿,生死一间耳。此身母之身,非可认为己。杀身可救母,当还爱一死。天理通神明,寸肤直糠秕。苟能充此心,是即学曾子。
腊月。清代。朱士稚。今年腊月归未得,独在乌程县可怜。隔岸横飞西塞雁,前门数缆下江船。高城哀柝兵戈侧,短布单衣雨雪边。笑语逢迎随契托,故园何处泪潸然。
宁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四首。宋代。真宗。[姑洗为羽]虹旌蜺旄,莺旗羽盖。星枢扶轮,月御叶术。灵至阴阴,灵般裔裔。来格来乡,福流万世。
东园口诵山色雨声一联且约为武夷之行随足成之。明代。程敏政。几载各西东,相逢一醉同。客程山色外,离思雨声中。白社寻常句,苍头四十翁。停云知有意,江上候南鸿。
书楼夏晚。宋代。李覯。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高情梦箕颍,头景画潇湘。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寄题吴明卿参政北园。明代。王世贞。使君天许卧林丘,背郭园成事事幽。槛外星辰依北极,坐中冰玉尽南州。族云䁆蔼三舂变,平楚苍茫一鉴收。乞得邻花添烂漫,偶来山鸟献钩辀。怪他妨醉平泉石,便我寻芳杜若洲。机事总忘难抱瓮,生涯虽小学垂钩。邙山地贵夸编埒,玄武陂宽好竞舟。争以侬家五亩墅,白公池馆让风流。
西风吹冷沈香篆。门掩小晴红叶院。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日日愁侵霜鬓短。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玉楼春(戊寅重阳,病中不饮,惟煎小云团一杯,荐以菊花)。宋代。毛滂。西风吹冷沈香篆。门掩小晴红叶院。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衰翁病怯琉璃簟。日日愁侵霜鬓短。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简道可法兄。明代。智舷。顷读蕉上咏,畴不尔倾倒。言外托微旨,拙中寓大巧。咏歌已臻此,赏识应不少。如何壮齿时,不得展所抱。遁迹此湖山,忘机如鸥鸟。白云与往还,童子日围绕。长者未弱冠,次者发覆脑。更有六七人,聪慧益稚小。有时瞰师出,非蛮即斗草。礼法未易闲,天机不欲矫。若问祖师意,当下无不了。相知寡老成,孰若此幼好。百年俯仰间,取足便烦恼。目前苟可娱,此外一齐扫。
题智门宣弟不击舟。宋代。释宝昙。故著青山尽底围,直疑挂起片帆飞。好风忽送潮声近,啼鸟相呼树影归。老去六窗谁是伴,颓然一几自忘机。我初不作京华梦,分取松枝对客挥。
东门行。宋代。文同。土有失所偶,难甘蓬荜微。拔剑出东门,感愤不顾归。贤哉彼嘉匹,逐逐牵其衣。愿同此{檀木换饣}粥,节义安得违。况今谓清世,不可复为非。
和苏提举喜雨。宋代。阳枋。皇上焦劳冠百王,精求肤使惠南方。驱驰靡惮周原显,敛散尤高汉寿昌。属邑近方忧水涝,单车不复待秋凉。公余更有惊人句,为解尘怀倥偬装。
夏秀才江居五题·直钩矶。宋代。文同。尽知人钩曲,独见君钩直。年年此矶上,万掣无一得。持竿只自苦,吞饵何尝识。试效人所为,君鱼不胜食。
酬谢仲通初提举崇福宫见寄。宋代。司马光。富寿安民旧学违,符移拥笔素心非。青云有路那足顾,白发满头胡不归。永日杜门无俗客,临风隐几得天机。西山爽气秋应好,恨不相从上翠微。
观邢园梅偶成长句录呈上饶故人段元衡钧。宋代。赵蕃。今年未省赋梅诗,疾病侵陵道路疲。两日喜逢新霁后,数株还见欲开时。色香于汝宁能尽,心迹如余只自知。不是新来苦耽酒,舍渠何以尉支离。
触龙说赵太后。两汉。刘向。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临刑诗(璠不知书,时以为鬼代作)。宋代。陈璠。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