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送康伯桧)。宋代。张元干。清光溢。影转画檐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湿。无云天更碧。满引送君何惜。记取吾曹今夕。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
《谒金门(送康伯桧)》是张元干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清晨的阳光洒满了金门,
影子在画檐上转动,凉风扑面而来。
微风和露水将星斗洒湿,
天空无云,更加湛蓝明朗。
我们满怀悲心送别你,
请你牢记我们今夕的离别。
当秋江的目光被日出遮蔽,
潮水涌来,风势正猛。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元干送别康伯桧的作品。康伯桧是宋代重臣,他被贬谪到金门,而张元干则留在远离故乡的地方。诗中描绘了清晨的景色,金门上洒满了清光,画檐下的影子映照着凉爽的气息。微风和露水使星斗变得湿润,而天空则晴朗无云,呈现出宁静而明亮的蓝色。诗人满怀悲伤地送别康伯桧,希望他能够牢记这次离别的时刻。当康伯桧的视线被日出遮蔽时,潮水涌来,风势愈发猛烈,表达了诗人对康伯桧远行的担忧和无奈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晨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来表达诗人的离别之情。诗人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出清新的风景和悲伤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忧愁和无奈。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清光与凉爽、明朗的天空与湿润的星斗相对照,突出了离别的苦涩。最后两句描写了康伯桧离开的情景,以潮水涌来、风势急剧加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法挽留的无奈。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无奈,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张元干。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秋病四首 其二。清代。吴敬梓。素领应随秋气深,却缘消渴罢弹琴。美人一赋堪千古,何用子虚与上林。
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 其六 藤洞。宋代。周紫芝。云山渺无何,地胜馀草木。苍藤饱风霜,夭矫作岩谷。幽香出空洞,清樾交翠麓。想时携客来,班荆对棋局。
自述二首。宋代。文天祥。当年嚼血渍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楼望。宋代。赵汝譡。倚墙茂树阴,交覆状垂盖。面岑可为楼,所惜着亭隘。试凭工师手,高取空阔界。材章来何山,得补榱栋坏。泮宫对突兀,雉堞隐萦带。老榕剪东枝,遂破群碧碍。闲云入秋眺,远霭增暮慨。心知飞鸟边,历历归路在。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宋代。杨冠卿。玉妃夜宴瑶池冷。翩然飞下霓旌影。天阔水云长。风飘舞袖香。姑山人似旧。清压红梅瘦。同赁玉阑干。光摇银海寒。
烟林晓望二首。宋代。杨万里。一叠青松一叠烟,横铺平野有无间。真成万丈鹅溪绢,画出江西秋晓山。
题画(十八首)。明代。唐寅。苏州太守白尚书,酒盏飘零带疾移。老去风情犹有在,张娟骆马与杨枝。
息心。宋代。顾逢。诗酒无穷乐,功名陌上尘。息心长寿药,瞑目后生身。白日一回梦,青山万古春。不知天地里,谁是悟空人。
海棠春 其二 午睡。清代。邹祗谟。闲阶踏遍怜华足。偏懊恼、春愁成曲。簇簌敛桃笙,展向
初度前一日有感。明代。顾清。君年六十我为寿,六十明朝谁寿侬。岁月不知人事并,儿童刚道酒杯重。牛眠未了山头事,蝶化难追梦里踪。惟有旧时明镜在,一番惆怅掩芙蓉。
次韵重令升四咏·竞秀亭。宋代。朱翌。山阴道士顷留宫,应接烟云马不前。君说江南亦如此,我虽未到想当然。
偈颂一百六十首。宋代。释宗杲。一年三百六十日,今朝又是从头起。人人有个主人公。水牛衔却老鼠尾。深沙欢,那吒喜。佛殿走出门去,僧堂撞入库里。
问月堂酌别。宋代。范成大。半明灯火话悲酸,此会情知後会难。四海宦游多聚散,一生情事足悲欢。鬓丝今夜不多黑,酒量彻明无数宽。醉梦登舟都不记,但闻风雨满江寒。
旅兴(四十首)。明代。刘基。山鬼处幽篁,自分不见天。宁知无私照,及此暗井泉。倦鸟思故林,穷鱼思故渊。感荷实难忘,庶其保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