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一百则

颂一百则朗读

《颂一百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重显。诗中描述了虚堂中雨滴的声音,以及作者对自己的无法回报的愧疚之情。诗人表示自己虽然曾经涉足文学之流,但仍然未能达到前辈的水平。他反问自己是否真的懂得,南山和北山的滂沱大雨一样无法停歇。

这首诗词通过虚堂雨滴声的描写,传递了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情绪。雨滴声的音律与寂静的虚堂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法回报的苦闷。作者在表达自己对自身文学造诣的怀疑和自责,他坦然承认自己尽管涉足文学,但并未能够达到前人的境界,这一点使他深感无比的羞愧和自惭形秽。通过反问的手法,他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将南山和北山的滂沱大雨作比,表达了自己的无力和困惑。

这首诗词的美在于其简洁而深远的表达方式。作者以一种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通过雨滴声与虚堂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挣扎,以及对自己文学造诣的质疑。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和能力的怀疑,以及对前辈文人的敬仰和自觉的自卑感。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的态度,使诗词充满了一种深沉和忧伤的诗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颂一百则》以简练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法回报的自责之情。通过雨滴声和对自己文学造诣的质疑,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忧伤的诗意,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力。这首诗词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才华的思考,使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古来云海浩茫茫,北望悽然欲断肠。不得中州近消息,六龙何处驻东皇。

()

我祖应天命,车书混南北。定鼎制多方,当天履中极。

大都之地何雄哉,真人御世自天来。九重宫阙三台近,万里河山一诏开。

()

食客世恒有,义士天下稀。田光报太子,杵臼存孤儿。

英声振今古,名与金石俱。彼有廊庙器,佩玉飘长裾。

()
夜梦奇童拜且言,今乃幸得生高门。
梦後一日得开孙,虎儿堕地百兽奔。
未论头角与眉宇,但听啼声谁敢侮!就令长大未必奇,亦作人间孔文举。
()

()

乐哉今日游,结友尽英秀。
山灵欣客来,阁雨开云岫。
步屣出烟岚,声呼答岩窦。

()
活国勋奇甚,平戎志未衰。
肯从时论屈,自许世人知。
豹尾遥临镇,蝉冠暂祝厘。
天将擒颉利,露布舍公谁。
()
魏人野战如鹰扬,吴人水战如龙骧。
气吞魏五惟吴王,建旗敢到新城旁。
霸主身当万夫敌,麾下禽皇无羽翼。
途穷事变接短兵,生死之间不容息。
()

闻君洛下住多年,何处春流最可怜。为问魏王堤岸下,

何如同德寺门前。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醉眠。

()

丁年兰省识君初,缓步鸣珂游帝都。象简常陪天仗立,玉骢曾使禁臣趋。

只贪殢酒长安市,不肯题诗瑞应图。我念李侯端的意,大都好事不如无。

()
人言行路险于山,君却乘槎欲问天。
毕竟家邦总闻达,鸡鸣猛著祖生鞭。
()

怀疴卧宵雨,晓雷震南隅。
养疾向微愈,食息稍自如。
开颜盼林木,草莽未剪除。

()

策策秋声起树枝,遥怜塞下雁来时。
宁闻中夜荒鸡舞,肯拾他人竹马骑。
短剑旧曾交侠客,小诗犹足将偏师。

()
落魄江湖七十翁,欲持一笑与谁同?萧萧雪鬓难藏老,寂寂蓬门可讳穷?好句尚来欹枕处,壮心时在倚楼中。
无涯毁誉何劳诘,骨朽人间论自公。
()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

不能知肉味,岂但食无鱼。畦韭充新馔,江莼忆故庐。

十年随宦辙,三月断家书。卧听南飞雁,翩翩我不如。

()

同游两见菊花时,忍对西风话别离。官远人应观所主,心平事必得其宜。

急流进进常思退,公事惺惺要带痴。执手羞为儿女语,此言或可当箴规。

()

平吴四海尽为家,内苑新添万树花。秪喜羊车游别院,不堪轵道驾牛车。

()

扁舟又向吕梁归,浩荡中流看翠微。浊浪满河冰乱走,黄云垂地雪交飞。

奉身误叱王遵驭,涉世频沾阮籍衣。日暮不须吹短笛,沙鸥犹恐未忘机。

()

落叶苍苔满径幽,怀人空对秣陵秋。秦淮渡口无踪迹,一日看花十四楼。

()

诗翁下语写心声,说破云涛阻客行。
得意快吟三两句,放怀休数八千程。
时因极冻方回暖,水若无风还自平。

()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
乘舟驻马览九曲,怪柏乔松映修竹。
水明山秀读书地,万古悠悠遗芳躅。
年深景怪公不来,淡雾衰草迷书台。
乌啼鹊噪暮林杪,明月夜夜穿空斋。
()
盘箸贫犹设,杯盂老更耽。
宗文树鸡栅,灵照挈蔬篮。
径醉眼花乱,高眠鼻息酣。
觉来寒日晚,落叶拥茆庵。
()
九旬禁足山嫌多,那更重加一月遥。
不解六根门互用,蜡人铁做也应消。
()
陶春庭院起秋千,赛社人家踏舞筵。
生日新来逢此日,今年好去胜常年。
旧栽桂子孙枝盛,老对萱业孺色鲜。
待得儿曹俱鹤发,五纹双髧戏尊前。
()
顺流一日快舟行,薄暮风涛特地生。
不是江神惊客子,劝人早泊莫追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