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一楼观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一楼观朗读

诗词:《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一楼观》

神仙避世守关门,
一世沉埋百世尊。
旧宅居人无姓尹,
深山道士即为孙。

天寒游客常逢雪,
日暮归鸦自识村。
君欲留身记幽寂,
直将山外比羌浑。

中文译文:

神仙避世守关门,
一世沉埋百世尊。
旧宅居人无姓尹,
深山道士即为孙。

天寒游客常遇到雪,
日暮时乌鸦自己认识村庄。
如果你想留下身心来记住幽寂,
就应将山外的事物与羌人混为一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创作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系列中的一首,名为《楼观》。诗中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山间景象,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首先,诗人描述了一位神仙避世守门的形象,这位神仙隐居于深山之中,远离尘嚣,沉浸在与世无争的境界中。他不问世事,不沾染尘埃,平凡的人们对他尊敬备至。

接着,诗人提到了游客在天寒时常常遇到的雪景。寒冷的天气和白雪覆盖的山间景色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日暮时,乌鸦飞回自己的村庄,这也是人们熟悉的景象。这一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寄托。他告诫读者要珍惜这种幽静的心境,与外界的喧嚣和纷扰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用"将山外比羌浑"的比喻来表示将自己与喧嚣的尘世隔离开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象和人们对超脱尘世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宁静和超越尘世的追求,以及对个体内心自由的思考和反思。这种追求和思考在宋代文人士人中较为常见,也是诗人苏辙对于人生境界的一种思索和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高竹过于木,溪分两岸阴。
看流成独影,得句只孤吟。
诗草荒谁理,心蓬乱日深。

()

挥麈论天幸此同,酒杯共笑夜炉红。共须速了公家事,相逐西湖泛暖风。

()
真闻信不猜,无去亦无来。
声闻无见解,人天几万回。
()

奏事口含鸡舌香,仙宾俄又作仙郎。

汉留不住王中散,又驾仙风出帝乡。

()

提携乘雁脱庖丁,等待他年羽翼成。唳月摩云须有便,莫教更作不能鸣。

()
稻垅枫林锦缬文,秋郊乐事压芳春。
为山谷访竹尊者,介卫公寻石丈人。
午暑缓觞休北寺,夕曛趣驾度东津。
胜游偶际文书暇,一笑溪山面目亲。
()
直到桑干北,逢君夜不眠。
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
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
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
()

昨夜三更风作恶,堕林橡栗如飞雹。

山童清晓问禅翁,翁在定中都不觉。

()

五纬明明一鉴昏,斯文吾已愧专门。直教汉法称无害,犹恐秦人议少恩。

审乐岂能遗律吕,采芳终拟得兰荪。胸中故有青藜焰,梦里从渠墨水浑。

()
六鹤皆不同,初生薛公笔。
况兹刷羽者,奋迅如天质。
墨客怀赏心,题诗仍我率。
()

昔作儒生谒贡闱,今提相印出黄扉。
九重鵷鹭醉中别,万里烟霄达了归。
邻叟尽垂新鹤发,故人犹著旧麻衣。

()

閒披青霭霭,其上白云层。为访餐霞侣,犹逢补衲僧。

茶烹涧边水,杖借石间藤。颇尽诸天界,前峰异日登。

()

疏疏澹澹竹林间,烟雨冥

()

秋日閒十日,面怀秋山空。
烟霞固常态,败叶铺山红。
平生五大夫,投老一秃翁。

()

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