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竹轩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竹轩朗读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竹轩》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幽静的轩舍离开了喧嚣的繁华,只有一丛竹子。
细小的枝条上升起余寒,紫色的笋散发着轻盈的芳香。
它抵挡了春雨的洗涤,经受住了秋霜的考验。
不知道岁月的变迁,它守护着一片娟娟翠绿。
上方有吟唱风声的蝉儿,空腹却从未尝过食物。
砍伐它并不能使其屈服,不受尘土的侮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赞美竹子的情景。竹子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题材之一,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诗中的竹轩是一个幽静的地方,远离了尘嚣繁华的世界。竹子以其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生命力,成为一种象征。它在寒冷的时候仍然挺立,即使在岁月的变迁中也保持着青翠的颜色。竹子不仅能经受住外界的考验,还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尚。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坚贞不屈、清雅高洁的品质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竹子的美丽和品质。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和纯净心灵的向往。在喧嚣和浮躁的社会中,竹子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象征着坚持自我、清雅高洁的品质。竹子在季节的更迭中仍然保持着翠绿,展示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诗中的竹子也具有抗争精神,即使遭受砍伐也不屈服于尘土,这暗示了诗人对困境和逆境的坚韧态度。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自然的独到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垂虹桥下水连天,一带青山落照边。
三十六陂烟浦冷,鹭鷥飞上钓渔船。

()

雨乍晴,又洗出,满庭葱茜。金铃风急,惊起啄花乳燕。

袅柔条、断送了落红如霰。迟日。正暄妍,飏游丝、钗头轻罥。

()

汉家清议重南宫,卧雪能怜袁邵公。总为太常高第久,玺书连旦拜司空。

()

幽禽百啭舌如簧,院宇深深花木香。飘泊伤春惟泥酒,不知林外已斜阳。

()

穷途别故人,京洛泣风尘。在世即应老,他乡又欲春。

平生空志学,晚岁拙谋身。静话归休计,唯将海上亲。

()
我亦闲来散病身,游人不用避车尘。
插天四塔云中出,隔水诸峰雪後新。
道是远瞻三百里,如何不见六千人。
吴亡越霸今安在,台下年年花草春。
()

何物庞眉一老翁,能谈庆历至熙丰。只应坐厌听鼙鼓,到处逢人说耳聋。

()

烟姿玉骨尘埃外,看自有神仙格。花中越样风流,曾是名标清客。月夜香魂,雪天孤艳,可堪怜惜。向枝间且作,东风第一,和羹事、期他日。
闻道春归未识。问伊家、却知消息。当时恼杀林逋,空绕团栾千百。横管轻吹处,余香散、阿谁偏得。寿阳宫、应有佳人,待与点、新妆额。

()

美人独宿青楼空,素烟不断杨柳风。含情脉脉剪刀里,一片湘江明月中。

去年秋机织双杵,裁寄征夫送寒暑。望断辽阳信不归,长夜停梭听鹦鹉。

()

无情造物有情天。欲问总无言。一片愁城,四围愁阵,肠断又今年。

生涯如此何堪病,触目倍凄然。杨柳风和,梅花香冷,春也学寒暄。

()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

龙波乍起湘云湿,帝子欲归归不得。十二烟鬟点遥碧,到今愁魄寄湘花,画出深愁云绕笔。

()
梅仙炼丹处,山杏栽无数。
卖药到人间,衣裳带红雾。
花开不知岁,子落还成树。
我欲与之言,飘然骑虎去。
()
三峡至此穷,两壁犹峭立。
估船无时行,妇盎有夜汲。
风生树影动,月碎水流急。
草根缀微露,萤火飞熠熠。
()

山影沉沉日乍红,峭帆人怯剪江风。
鸥凫占我曾题石,一半<山含>岈叠浪中。

()

每到清明节,常过第二泉。小桃红染露,新柳绿摇烟。

山色迎人笑,水声夹树穿。佳辰空负负,偃蹇独眠船。

()

去年此日识君面,此日今年却忆君。处处桃花皆似梦,分明持赠一枝春。

()
芳蹊几曲重行行,坞裹曾阴坞外晴。
秧马鬅鬙和雨种,箨龙菌蠢带烟烹。
黑风动地前程暗,白日行天内景明。
却爱道民无别解,一档春茗雪花轻。
()

几叶梧桐暮雨收,綵棚尊俎候牵牛。青鸾西去瑶池冷,乌鹊南飞碧水流。

屋角月明三尺竹,河边云湿数星秋。天风扫退尘间梦,一曲金徽独倚楼。

()

春风有客到门墙,院落犹闻天上香。曲水尚迟三日宴,燕山要足五枝芳。

偶逢贺夏随飞燕,不误题书作弄璋。从此葛山坛下路,要成父子锦衣乡。

()

欲报君亲与愿违,今年寒食任芳菲。
八音遏密因山後,双泪滂沱拜墓归。
艳治桃花迎马笑,轻狂榆荚扑人飞。

()
阅尽人间万劫尘,平生结习一无存。
居山更向山头坐,兀兀真成不动尊。
()
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
沼泉莫放源头浊,种竹先教地步宽。
()

炼丹先把气神调,法水频浇慧火烧。三物混融三性合,一阳来复一阴消。

金炉端正千神会,宝鼎功成万象朝。药就丹圆神脱蜕,全身露出赤条条。

()

天佑生贤,安排个、麦秋六日。人尽道、英雄慷慨,中兴人物。

佛祖庆生宜后两,洞宾初度犹迟七。欲急流勇退作神仙,如何得。

()
朱户绿窗深窈窕。
闪闪华旗红干小。
相逢斜柳绊轻舟,渚香不断苹花老。
西风吹梦草。
()

威名十载镇祁连,又见登坛仗钺年。列校总驱横海节,偏师遥下伏波船。

风行蜃鳄扶桑外,观筑鲸鲵细柳前。屈指铙歌飞捷夜,抽毫何客代如椽。

()

自联班序简宸聪,廊庙江湖一节同。百世几人今蜀日,千年一到昔虞风。

得莘渭上康时策,有伊洛间传道功。早晚为霖洗炎热,苍生俱出炭炉中。

()
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
行雨欲随车,望岩非化石。
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
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
()

喜友称高儒,旷怀美无度。近为东田诱,遂耽西山趣。

庭有介隐心,得无云泉误。府公中司贵,频贻咫尺素。

()

远与家山别,来依佛殿居。寄斋频施米,作供剩藏蔬。

禅处容分榻,经馀许看书。暂随僧结夏,出市也应疏。

()

紫芝眉宇凤麟姿,自是文章百世师。何必凌烟画冠剑?云仍翼翼奉烝祠。

()

门与青山近,青山复几重。雪融皇子岸,春浥翠微峰。

地有经冬草,林无未老松。竹寒溪隔寺,晴日直闻钟。

()

视人所不窥,修人所不为。奉以无愧怍,商丘是吾师。

()

不惯参祥不学仙,不婚不宦忽华颠。
前身疑是林和靖,好句多於谢惠连。
投赠颇堪华锦绣,择交当胜佩韦弦。

()

道人来蜃江,移席秋夜深。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

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

()
身见绍兴初改元,百罹敢料至今存。
生涯破碎余龙具,学问荒唐守兔园。
独立未除还笏气,余生犹待阖棺论。
北窗灯暗霜风恶,且置孤愁近酒樽。
()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
寻思模样早心忪。
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
()
年将盈六袠,礼尚记三加。
北阙昔分竹,东陵今种瓜。
閒吟聊复尔,烂醉岂知他。
海内能诗者,时来问我家。
()

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谯号醉翁。白首归来玉堂署,君王殿后见鞓红。

()

愍征新价欲凌空,一首堪欺左太冲。只为白衣声过重,

且非青汉路难通。贵侯待写过门下,词客偷名入卷中。

()
矰蛸网朱户,露叶藏暗萤。
与君几日别,忽地秋风生。
()

古人制此文楸枰,要下黑白知死生。
闲中借此消永日,未必能取人心争。
后人不识古人意,致使方寸生纵横。

()

收却吴蚕八茧丝,草虫连夜促鸣机。内家见此谁能解,游子江南正忆归。

()
避难不知寒食,和愁大过清明。
都下纷纷跃马,湖边恰恰啼莺。
()

试问今宵涧底声,何如三叹有余音。
堂中衲子还知否,月白风清底处寻。

()

木落沙明秋浦,云卧烟淡潇湘。
曾学扁舟范蠡,五湖深处鸣榔。

()
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
端溪砚璞斲作枕,素屏画出月堕空江时。
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缾试蒙顶。
门前剥啄不嫌渠,但恨此味无人领。
()

薄暮肩舆到,归樵处处逢。万寻开峭壁,千级上危峰。

树杪禅关出,萝阴梵刹重。何当专一壑,绝顶卧长松。

()

守岁山房迥绝缘,灯光香灺共萧然。无人更献椒花颂,

有客同参柏子禅。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丹青人巧。不许芳心老。
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竹西好。采香歌杳。十里红楼小。

()
塞垣花气欲飞浮,眼底纷纷绿渐抽。
悠远山川嗟我老,急难兄弟想君愁。
旧知白日诸曹满,试问红灯几客留。
时节只应无意思,亦如何路判春休。
()
十年未就归山计,一日翻为保障翁。
无奈征衣中散虱,可堪行道庶人风。
悠悠秦晋山河在,漠漠金张冢墓空。
回首江湖二三子,长亭寒梦亦匆匆。
()

生随满月,香散在清秋,岂遭蜂蝶。潇洒小山丛茂,群芳敢杂。

成蹊桃李争春艳,到如今,也堪羞杀。一秋三度,天香缭绕,广寒宫阙。

()

山染岚光带日黄,潇然茅屋枕池塘。自知寡与真堪笑,赖有颜瓢一味长。

()

西伯王业兴,海滨归二老。汉家念羽翼,坐致商山皓。

恭惟陛下圣,尊德继雍镐。先生学孔孟,不但遗编抱。

()

我笑无为子,游山学古人。康庐不能住,骑马入红尘。

()

三春误向风尘走。空负长条柳。落花流水思悠悠。便是玉箫金管、也生愁。

伤心惯作人间别。梦里添呜咽。伯劳飞燕去匆匆。消受一窗残月、五更钟。

()

欲出心还懒,闲吟绕寝床。道书虫食尽,酒律客偷将。

愁至为多病,贫来减得狂。见君何所似,如热得清凉。

()

淳风布政常无欲。
至道防人能变俗。
求仁义急于水火。

()

朗月垂玄景,洪汉截皓苍。牵牛难牵牛,织女守空箱。

河广尚可越,怨此汉无梁。北极躔众星,玉机运六纲。

()
花枝千万趁春开,三月瓓珊即自回。
剩向东园种桃李,明年依旧为君来。
()

平池倒影落霞红,碎锦残花入镜中。小榭临流窗四面,袭人衣袖紫薇风。

()

山通一水迳皇者,多少英豪出此途。
传我飞来元羽翼,好风吹送过天衢。

()
卖赋名成卖酒馀,归来驷马拥高车。
锦衣只欲湔前耻,不道开边困里闾。
()

曾向松林梦美人,雪肤花貌认来真。一声横玉惊么凤,枝北枝南总是春。

()

塞外高松青百尺,凄风吹雨半天声。共经万死知生重,却羡孤身似叶轻。

东海只今馀大老,西山不愧是难兄。予生匪远寒逾甚,白雪同歌岁岁情。

()

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

未必牺牲及吾辈,大都我瘦胜君肥。

()

龙洲一何迢,逶迤亘长天。神物不可攀,五采烂且鲜。

沙回被繁草,水积横孤烟。君侯昔游衍,绮罗耀通川。

()

渺渺大江流,沿洄过几州。
登舻忽此别,振锡未尝游。
九子寻真界,千兵见假侯。

()

黄头雀,觜交交,
尾倬倬,突然散去云路邈。
东村四面禾黍稠,欲下未下惊呼俦。

()

弇园春昼但高眠,箧底都无谀墓钱。挥草为君生别泪,一江烟雨孝廉船。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木末飞轩面水流,终南遥挂万峰秋。玄关白日重重闭,不放飞云去岭头。

()

亭亭桂树影扶疏,何处投竿许老渔?留得浚湖遗疏在,花洲合祀邓鸿胪。

()
漏箭声中断角哀,界窗犹有月徘徊。
心兵休为一蚊动,句法却从孤雁来。
漱罢玉池甘似醴,梦余金鼓辩如雷。
夜长展转添许事,推枕萧然一笑咍。
()
雨势崩腾略未休,涧冲溪恶使人愁。
那知今日松原路,拄杖挑包得自由。
()

()
绛帐何时得罢开,为君叹息首空回。
亦知弹铗无人听,收拾清诗分付梅。
()

堂搆新池上,閒来放浩歌。阳春元寡和,夜月许谁过。

()

画图分展,是祈年旧日,翠华莅止。几面新妆回倦眼,羞入绮罗丛里。

矮树编栏,平沙糁径,夜色凉如水。孤行淡月,照人一榻愁倚。

()

大海东南保障哉,赞公何自托邹枚。王门未曳长裾去,父老初从卧辙回。

乔木地宽轻禄食,柴桑家近好归来。饶它设醴仍虚左,自有黄花佐酒杯。

()

碧落暮云卷,玉宇静无尘。宝阶露滴仙掌,秋气正平分。冷浸银河清澈,光射珠躔明灭,素女拥冰轮。今夕桂华满,疑是别乾坤。
对清影,凌灏气,沃芳尊。凭高凝望,万里城阙尽铺银。偏照长门离恨,更揽西园诗思,何处不关情。此景年年好,莫惜醉归频。

()
长笑里俗儿,闺中相尔汝。
因思安丰妇,由来卿婿古。
()
雪霜何与我,忧思自伤神。
忠信亦何罪,才名空误身。
归来聊且止,老去莫逢嗔。
樽酒它年事,相看醉此晨。
()

晋山迢递隔吴乡,碧树千重雁几行。江上再逢新岁月,箧中时检旧篇章。

名叨启事心常愧,迹阻门庭梦不忘。已恨两京成远别,可堪踪迹更殊方。

()

说禅谈佛未曾修,幻化空身岂自由。常视世情如锁钥,云山深处莫回头。

()
山人无外事,白首稚儿同。
弄水溪堂背,争棋纸局中。
盆池秋见月,竹院夜呼风。
触事成唐句,狂歌向碧空。
()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

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

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

()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文殊尽力一问,维摩结舌无言。
布袋长时落魄,饮光论劫坐禅。
鼻孔只在面上,口皮不离唇边。
四个合成两个,三钱置得一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