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中竹影。宋代。孔武仲。绿竹带斜晖,猗猗有余态。微风到帘栊,舞影入图绘。更无余声杂,直与妙意会。掩卷罢吟哦,谁同此三昧。
《馆中竹影》是宋代孔武仲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绿竹随着斜晖舞动,姿态优美。微风吹进帘栊,舞影进入图画之中。一切杂音都消失无踪,只与美妙的意境相会。合上书卷,停止吟唱,谁能与我一同体会这种境界。
诗意:
《馆中竹影》通过描绘竹子在馆中舞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清雅宁静的向往。诗中的竹影舞动、微风拂过等景象,创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馆中竹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宁静境界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叙事的方式展现了竹子在馆中的优美舞姿,通过描绘竹影摇曳、微风拂过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静谧的氛围。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境界的向往。诗中的“绿竹带斜晖,猗猗有余态”描绘了竹子在斜阳下的优美形态,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而“微风到帘栊,舞影入图绘”的描写,则将竹影的舞动与画面相结合,增添了一份虚幻之美。诗末的“掩卷罢吟哦,谁同此三昧”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竹影的过程中获得的心灵愉悦和平静,同时也向读者发出邀约,一同体味这种清雅境界。
《馆中竹影》通过对竹子在馆中舞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和宁静境界的诗意。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并引发内心的愉悦。这首诗词旨在让读者在繁杂纷扰的世界中,感受到宁静与美好,并邀请读者共同体味这种清雅境界。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送惠补之昆仲秋试。宋代。袁说友。斑斑兰玉不胜清,长羡于门久日荣。共庆两苏离蜀道,从今二宋到神京。三年刻楮真余事,一日乘槎定策名。想得颐山来岁好,绿袍黄里照溪明。
洞庭秋三十首 其四。明代。王夫之。洞䆗虚无净一规,惊涛相即不相疑。精金大冶鍊幽蚃,俊鹘老鼍愁倾危。炎心已改何洗涤,高旻受荡还清嬉。妙香浮动非蘋芷,水雾上摄开轻吹。
交河道中 其二。明代。徐熥。黄沙漠漠马骖驔,北地春光久自谙。不用褰帷纵游目,断无山色似江南。
时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刘公置酒相饯曾节夫。宋代。张栻。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驾言欲南鹜,踟蹰眷林丘。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下。新诗更纡余,用以宽离忧。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春日游东郊。明代。秦念桥。西过危墙复转东,浅苔荒径送微风。沿溪弱柳参差绿,夹岸夭桃深浅红。几片白云归远岫,数家茅舍傍牛宫。春来万物皆舒郁,惟我穷途不暂通。
沈孺休乞送曹生诗得之即别索一绝句为赠。明代。王世贞。沈瘦能强它客肥,风流三绝见应稀。双珠博得酬知己,了却尘缘无是非。
次韵吴明府。明代。殷奎。赴阙是还乡,无烦恨路长。蟏蛸空罥户,䆉稏已登场。转觉行期近,频添别泪滂。云泥从此隔,聊复驻遥装。
到郡后有寄。唐代。刘兼。蜀路新修尽坦平,交亲深幸再逢迎。正当返袂思乡国,却似归家见弟兄。沾泽只惭尧綍重,溯流还喜范舟轻。欲将感恋裁书旨,多少鱼笺写得成。
万年春 继重阳韵。金朝。马钰。悟彻梨分,常清常净新营构。神添秀。食其真母。展出拿星手。从此收心,磨琢慵开口。通前后。始知元旧。参从风仙走。
张老山御史寄七夕诗今近中秋奉问。元代。方回。笼鹤囊琴驾短篷,夏初言别又秋中。一天遥共团圆月,两地相忘矍铄翁。朝廷还公黄阁相,江湖乞我白苹风。金台乍到朋簪盍,肯系吟笺寄早鸿。
半夜檐声挟北风,平明贺雨走诸翁。山人起向水亭坐,野膳不求行帐丰。
曲糵有香莲不死,藩篱无阙竹成功。闲中自有闲生理,促办牛衣戴此公。
雨后告春亭饭客亭下荷花皆为酿家入曲久雨颓垣方议栽竹代之。宋代。朱翌。半夜檐声挟北风,平明贺雨走诸翁。山人起向水亭坐,野膳不求行帐丰。曲糵有香莲不死,藩篱无阙竹成功。闲中自有闲生理,促办牛衣戴此公。
酬谢邺门许二荄二文学。明代。释函是。已分匡庐埋老骨,干戈万里促行尘。谢家兄弟风流旧,玄度襟情笑话新。近海烟深含岳色,远山云薄想晴春。十方多难饶相过,韵事何妨到水濒。
寄侍讲吕原明七丈。宋代。晁说之。悠悠客子京华远,只把清秋泪濯缨。黄叶风前身亦老,白云影外世还轻。书来旧德知无恙,梦断疏钟恨有情。昔日诸生今在不,丈人因为话平生。
袅袅风波又此秋,青溪几曲映清流。疏篷剪烛人重话,短鬓簪花老渐羞。
杯影惊心倾海水,角声催晚逼城楼。蒹葭别有凄凄恨,不向中央怨阻修。
九月初三夜招袁重黎柯巽庵梁节庵王晋卿诸君小饮和节庵韵。清代。黄遵宪。袅袅风波又此秋,青溪几曲映清流。疏篷剪烛人重话,短鬓簪花老渐羞。杯影惊心倾海水,角声催晚逼城楼。蒹葭别有凄凄恨,不向中央怨阻修。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唐代。孟浩然。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至道宫。宋代。叶林。犹存鼎镬记熙丰,翠霭春深古路通。千百舂锄一株树,野田吹下雪花风。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宋代。晁说之。渡江慎且无,登楼戒亦莫。有如鹤乘轩,便类燕巢幕。此君如宝玉,百火不一烁。又复如衢樽,醉不谢所酌。
赠人。金朝。刘迎。何必罗浮访稚川,相逢一笑共谈玄。蓬莱咫尺三万里,铜狄因循五百年。梦幻莫论身外事,啸歌聊得醉中天。几时丹灶同收拾,去入云山了旧缘。
洪武宫词(十二首)。明代。黄省曾。长春门里清明日,上苑兰风花鸟繁。焚却纸钱啼泣罢,又随龙辇向西园。
诃林咏古。清代。屈大均。萧森诃子林,蒲葵郁相向。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植自萧梁年,半槁神尔王。下有谈经坛,精灵此惝恍。昙摩昔盥钵,泉涌何瀁瀁。海眼虽潜通,洋溢非潮涨。三酌有馀甘,欲持作春酿。南汉迹未湮,有无在沧漭。塔影摇清漪,鱼戏王亳上。光流若玄珠,盈手可相贶。佛氏多寓言,翻译劳文匠。妙道贵神会,无心即罔象。
戏云龙山人二绝。宋代。秦观。芳草未应羞鹎鵊,潜鳞终是表提壼。蔡经背上痕犹在,更念麻姑指爪无。
湖楼雨集。明代。陆懋龙。不量晴雨便称卮,雨过楼头别一姿。画壁云香从座起,筠帘风影逐波移。歌残烛炧春衣怯,语杂觞条夜漏迟。带湿管箫疑半咽,城乌啼上隔墙枝。
托和奈作。清代。施补华。龟兹城东七十里,蝶飞燕语春风温。杨柳清随一湾水,桃花红入三家村。山童盘跚作胡舞,野老钩辀能汉言。苜蓿葡萄笑相献,年来渐识官人尊。
就峰公宿。唐代。贾岛。河出鸟宿后,萤火白露中。上人坐不倚,共我论量空。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尔时无了梦,兹宵方未穷。
芳草渡 江南早春重遇中实感梦而作。清代。郑文焯。昨梦里,见别后湘皋,又生兰芷。正夜窗听雨,镫花报有人至。怊怅携手地。销年华多丽。水驿晚,省是重逢,各自憔悴。慵倚。画阑缺处,犹有伤春当日泪。旷吟望,吴云断草,凄凄恨千里。乱山侧帽,算楚客,旧狂能理。展醉眼,一笑尊前老矣。
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
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
读张君叔学所作姊氏状即王先生配也用前韵寄之。明代。徐渭。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
赠王知白山人 其一。明代。张萱。杖藜何事踏苍烟,为趁春风到水边。若遇芳菲须放步,莫教虚度艳阳天。
萤火。宋代。李纲。雨过禅房夜气清,湿萤无数自宵行。光穿竹树来还去,影照池塘灭复明。飞学流星疑有意,出因腐草本无情。暂时熠耀休凭夜,敢傍长空晓日征。
碧云寺晚饭。明代。王慎中。近郊蹙踏已尘迹,抱郭清切复禅枢。斜阳古殿鸦乱集,积水短蒲鹤并呼。客病正宜依梵寂,情超直拟仍仙都。怜尔风松故相戛,倚此烟茅绝可诛。
芙蓉五绝呈景仁。宋代。韩维。堂前堂后尽芙蓉,晴日烘开万朵红。不把一樽酬胜赏,忍看憔悴落霜风。
天竺僧。明代。徐渭。扬帆三竺涘,弭锡五羊城。黑人初以涉,琉球次所经。波弧十五兆,日矢九千嬴。人疑鹏六息,彼视蠖一信。衍既隘九土,师亦眇八垠。片楮画大卵,沃焦灙孤萍。劈芥内阎浮,粉尘陋虚邻。铁簏卧龙象,银澜恬蛟鲸。梵呗只字握,江海百谷臣。云胡白
庆元戊午临江劝驾多士凡由进士科进者皆预焉。宋代。彭龟年。太守兴贤隘九州,劝为之驾盛炎刘。方今神圣四门癖,即日英雄一网收。在藻久观鱣发发,食苹又听鹿呦呦。来年候对春风仗,企首同趋晓月浮。
送客东归。唐代。于武陵。一听游子歌,秋计觉蹉跎。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共惊年已暮,俱向客中多。又驾征轮去,东归事若何。
沁园春。清代。顾贞观。残月幽辉,宿昔见之,岂其梦耶。任寒堆一枕,钿珠零落,尘萦半榻,筝柱欹斜。妾命如斯,郎行何许,裙扇留题满狭邪。鳞鸿便,莫双栖正稳,忘了天涯。也应游倦思家。料不抵,孤眠人叹嗟。向旧青绫底,频偎煖鸭,小红阑曲,遍数昏鸦。雪压霜欺,别来真个,瘦尽中庭萼绿华。谁传语,道春风多厉,强饭为佳。
岁晚家居自勉。宋代。宋祁。朝阳浓澹雪云垂,汤沐馀闲似标枝。药有不龟聊击絮,管无窥豹任□碁。垣阴剥紫迷寒藓,池溜含光结晚澌。饮取醇醪作佳士,莫因蒿目强忧时。
塞下曲二首 其二。明代。纪坤。铁甲年年卧戌楼,将军未老鬓先秋。防边奇计谁能识,量尽寒沙夜唱筹。
挽李中甫使君。宋代。孙应时。书卷平生事,篝灯静夜分。韵钧奏韩柳,黼黻补卿云。不鄙频挥尘,曾窥一运斤。词人嗟不遇,地下早修文。
游云居怀古。明代。真可。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游上方小酌僧舍。明代。易恒。上方气压湖山胜,老我登临思惘然。一鸟影沉秋水外,千峰势断夕阳前。清尊白发酬今日,画舫朱帘记昔年。独倚危阑重吊古,荒台樵唱起苍烟。
寓展江亭谢尧夫寄酒及花。宋代。韩维。措枉我先违陛石,均劳公亦下堤沙。已欣晚岁逢良友,更喜高秋见好花。旨酒芳新来似水,危亭清绝至如家。三杯举白歌相和,忘却风前两鬓华。
过曲江。明代。王直。稍稍沧江曲,亭亭日向低。舟人方利涉,客子未安栖。度鸟冲山带,飞凫踏水梯。引杯观物性,不惜醉如泥。
朝中措。宋代。朱敦儒。红稀绿暗掩重门。芳径罢追寻。已是老于前岁,那堪穷似他人。一杯自劝,江湖倦客,风雨残春。不是酴醿相伴,如何过得黄昏。
饮饯徐比部宅时吴舍人李比部同集 其二。明代。黎民表。征骖欲戒暂徘徊,极目风烟惨不开。白社别来频有梦,青山归去独无媒。遥祠应待河东盖,作赋多逢邺下才。谁向天涯慰寥落,封书须为朔鸿裁。
步蟾宫。元代。苗善时。阳复乾纯阳*午。象帝先、是吾玄祖。一气氤氲降甘雨。始恍然、火浮黎土。无极极中诚密锢。玉龙蟠、幽囚金虎。主人轻鼓没弦琴,全不属
芹溪九曲诗 其八。宋代。朱熹。八曲砚峰倚碧虚,泉流瀑布世间无。凭谁染就丹青笔,写出芹溪九曲图。
感事 其一。清代。陈炽。河伯笑海若,小大固殊料。杂县眩钟鼓,雅音岂不和。性质阂闻见,俯仰成山河。深识迈当世,薄俗常见呵。遐哉怀古心,太息竟何如。徙薪不及早,爝火能燎原。羝羊亦解触,乃自撤其藩。族类既以殊,祸害安忍言。饥蛟宅深浦,水族无安澜。猛虎在灌林,百兽多忧患。前谋已无及,后虑宁复论。当断不能断,揖盗徒开门。
问渊明。宋代。苏轼。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钓台。宋代。郑江。高台俯映暮江清,叶叶风帆尽日行。碧水几时停过客,青山终古属先生。可知遁世原持世,始信逃名是爱名。惭愧萍逢无定迹,沧洲暂借濯尘缨。
寄傅裘。明代。吴与弼。洗墨池边佳问来,月窗重感故人怀。几时池上翚飞好,伫见新碑向竹开。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宋代。刘克庄。植物惟松柏,苍苍贯四时。岁虽寒不改,人到老方知。风籁龙吟冷,冰枝鹤立危。一株独青在,万木后凋谁。齐寝樵苏矣,秦宫点涴之。斧斤寻未已,善保栋梁姿。
寄怀二十首 其十九。宋代。赵蕃。剩水残山觉范诗,汎然孤棹去何之。倚樯吟啸元无忤,谁信今朝无早炊。
客至。唐代。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次韵何总管等慈寺诗二首 其二。宋代。葛胜仲。古寺萧清汝水湄,寓公仍有庾征西。机轮宛转春寒硙,浮线萦纡漾小溪。入定僧閒多却扫,深春人去自成蹊。一杯相属知何日,成事因须共到齐。
和李孟芳山中话旧。明代。程嘉燧。尝言数见便成亲,十载相怜病与贫。拈出清诗同讽咏,窨来白酒馈比邻。山中古栎看为社,谷口闲云喜似人。残腊檐梅初放萼,尚堪索笑两三巡。
感怀二十首 其十。明代。于慎行。吾慕汉阴叟,灌园聊避世。搰搰自行汲,不肯生机事。掉首谢圣儒,比之为技系。混沌虽假修,厥言良有味。世人徒营营,心劳自憔悴。
合江楼宴集次苏长公韵。清代。屈大均。洋洋乎水何美哉,合似罗浮不复开。天下朋友之胶漆,安得尽似双江来。登临风日正清美,长啸休惊鸥鹭起。使君醇醪自宝坻,倾作金波逐江水。一杯明月一杯新,明月笑我非仙人。仙人未有不饮者,更须沉湎罗浮春。
哀商中丞少峰和徐龙湾韵 其四。明代。杨继盛。吁嗟成永隔,生死事相关。气节云霄上,勋名宇宙间。孤魂忧国泪,万古锁愁颜。寇运将衰绝,燕然未许攀。
赋得风光草际浮。宋代。徐铉。宿露依芳草,春郊古陌旁。风轻不尽偃,日早未晞阳。耿耿依平远,离离入望长。映空无定彩,飘径有馀光。飐若荷珠乱,纷如爝火飏.诗人多感物,凝思绕池塘。
仲春郊外游眺。明代。区大相。东郊迟马埒,南院看花帏。皋响清游佩,风香动过衣。鸣鸠双翅拂,喧雁几行归。纤柳裁堪折,含桃未可飞。
抵武昌。清代。黄文琛。朝发箄洲头,暮泊鲇鱼口。江山不复识,牢落戎马后。故乡昔殷富,狂寇屡芟蹂。焚杀一何惨,兵气尚缠纠。警熛自东来,彩鹢壮屯守。荒忽几疆吏,丧地某至某。泄泄今七年,未涤豺狼薮。酸涕强西眺,此心更何有。敝庐荡无存,亲旧睽离久。烟火自葱郁,新屋十八九。余息骤难苏,疲俗终安否。残妖决可扫,顾影念衰朽。从来据机轴,是赖活人手。制胜非有他,临事毋一苟。乱霞明高堞,秋色澹霜柳。对此风物殊,怆然低白首。
游丰湖 其一。清代。黄遵宪。西湖吾未到,梦想或遇之。濛濛水云乡,荷花交柳枝。今日见丰湖,万顷青琉璃。持问老东坡,杭颍谁雄雌?浃旬困积暑,泼眼惊此奇。恍如画图中,又疑梦寐时。人生为何事,毕世狂奔驰。黄尘没马头,劳劳不知疲?嗟我不能仙,岂能免人羁。要留一片地,自谋老来私。悠悠湖上云,耿耿我所思。下与鸥鹭盟,上告云天知。
漫题屋壁。明代。于谦。卜得幽居好,秋来景倍佳。堂虚先得月,城近每闻笳。雨洗苍梧叶,风吹白藕花。门前无列戟,错认野人家。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 其二。宋代。司马光。卤簿去悠悠,西郊乱叶秋。旐翻寒日薄,笳咽断云愁。吊客门飞鹤,佳城山卧牛。灵车今不返,洧水日东流。
和崔若拙四时田家词四首之一。宋代。贺铸。鼓声迎客醉还家,社树团栾日影斜。共喜今年春赛好,缠头红有象生花。
古风其九。唐代。李白。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谢天童老秋兰。宋代。郑清之。秋色追随入慧光,肯携幽卉问行藏。深林未省炎凉态,来为闲人特地香。
周仪宾水筠轩。明代。薛瑄。曲阑干外小方塘,塘上萧萧绕翠篁。一镜平开涵影细,万竿齐动引风凉。根穿近岸藏科斗,稍接遥空下凤凰。水竹双清曾到此,金樽相对兴难忘。
岭南春词 其四。清代。丘逢甲。老干槎枒花满身,冰霜丰骨玉精神。扫除海内风尘色,独立岭南天地春。
金陵杂兴二百首。宋代。苏泂。东冶亭东转半山,栽松庵外万琅玕。重来钟阜同僧话,回顾城中几客闲。
将至邬子。宋代。赵蕃。湖水冬犹壮,林烟晚更孤。荒凉诗莫状,零落雁成图。历历旧行路,萧萧新鬓须。不知造物意,投老又何如。
闰月之腊诏赐银合腊药三首 其一。宋代。岳珂。驿使锦连乾,传宣下九天。缄题瞻赐玺,走送听鸣鞭。意溢兼金外,恩从玉陛前。更怜戍边客,一骑入秦川。
张信夫梦庵 其三。金朝。段成己。一身栩栩复蘧蘧,为蝶为周我自如。寤寐人閒第游戏,此身无地不华胥。
赠棋翁挟二童皆高弈。宋代。姚勉。蓬莱阆风白云乡,琼楼玉馆相低昂。蟠桃影滴仙露湿,壶天昼日和春长。老仙鬓眉白于雪,双侍女仙冰玉洁。龙牙棋子琅玕盘,消遣洞中閒日月。乘风来戏尘凡中,皓鹄骖以双鸾红。女仙似是王屋妇,老仙似是商山翁。一声飞雹枰中落,应手钧天仙乐作。环看侧睨惊相呀,尽是人间未曾着。人间事变如云轮,面势更改番番新。抚枰不是少奇着,往往当局多迷人。五老峰前白鹤址,昼眠扃门日清美。棋声流水古松间,忽然闻之雪堂喜。雪堂欲学竟不能,不如旁观眼自明。马鞍听朽柯听烂,局中有路能长生。
送留君玉高云卿自江阴迁松江四绝。宋代。陆文圭。老我秆枝甘伏鷃,羡君乔木又迁莺。清平官府无公事,分我丝苇一箸羹。
村居杂感 其四。清代。李慈铭。仓皇直下豫章城,江上闻风溃列营。沔口三旬余劫火,浔阳九派汇军声。元戎已见奔单舰,都护空劳集守兵。约略诸君功罪际,陷疆事重陷身轻。
端叔奉诏还朝二首。宋代。袁说友。万目环观一节东,江酣迟日漾春风。君王恨见严徐晚,廊庙方资稷契忠。四蜀正须烦笔下,一言知已定胸中。少焉我欲归田去,拭目期君鼎鼐功。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宋代。周文璞。水奫沦兮不扬,山嵚岑兮多巨石。神来下独舂,仰昂神远适。王孙的咳,神无亟兮。
送宇文尚书归蜀之官遂宁。宋代。姜特立。吾闻峨眉秀绝几千古,下有人才纷可数。长公少公两玉人,一为龙一为虎。先生晚出蹑其后,万里东来谒明主。青衫羸马百官底,一纪重经启封土。要将冯翊试长材,故向蓬溪开督府。当时三鱣张讲肆,今日双麾趋郡所。白头老父来挽舟,朱组门生争负弩。莫辞迢递溯夔峡,便见奔腾下牛渚。西川东国一隐钧,尽洒沙堤丞相雨。
墨竹。元代。刘永之。石荷长梢双凤尾,雷惊空谷九龙章。高秋坠露浓如乳,泻入金盘胜玉浆。
舟中夜坐。明代。夏良胜。坐入江村夜,凄风两鬓生。渔灯忽明灭,野渡尚纵横。匣剑嫌光逸,囊琴觉调更。谯声不到耳,忽过雁归衡。
偶题窗间。宋代。郑刚中。一骑山行岂是侯,霸陵要自莫呵休。蒙恩君欲知轻重,曾督坤维六十州。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唐代。李端。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送康知县之任安岳。宋代。王绅。丈夫抱才艺,譬若囊中锥。不遇盘与错,利器将焉施。康侯青云彦,敡历非一时。朅来绾铜章,出宰潼水湄。陇云接栈道,暑雨骅骝嘶。皇情重民瘼,去去行勿迟。
杂诗二首寄彭通复 其一。元代。揭傒斯。区区九州内,横从数千里。谁设山与河?愚者分表里。京师天下本,万国赴如水。珠犀从南来,狗马由西止。浩浩荆吴船,日夜行不已。生材无定所,一物孰非己。皇天仁且广,君道亦如此。我思古唐虞,当日谁共理。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宋代。王安石。朝廷孝治称今日,乡郡荣归及壮时。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独我尚留真有命,天於人欲本无私。
会邃谷子天然阁 其一。明代。韩邦奇。三吴佳丽地,高阁一开扉。鹫岭开图画,松关入翠微。江潮冲雨下,木叶带云飞。海国相逢几,年来故旧稀。
偶至东堂。宋代。范成大。岸帻萧骚雪满簪,一闲真是直千金。归来栗里多情话,病后香山少醉吟。久坐蒲团焦叶放,闲拖藜杖藓花深。饥时吃饭慵时睡,何暇将心更觅心。
送颜几圣龙学尚书出守泉州二首。宋代。杨万里。听履星辰北斗寒,三能只隔寸云间。周家冢宰均四海,汉制尚书本百官。鵷鹭班齐瞻进步,凤凰池近却飞还。河图冠出西清上,莫作寻常五马看。
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唐代。柳宗元。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谒诸葛祠。明代。张嗣纲。森森桧柏锦城东,丞相祠堂画栋崇。一羽云霄标赤帜,两朝日月保青宫。运筹数语茅庐定,创业三分鼎足洪。八阵兵谋谁步武,特来墙下挹清风。
感兴三首 其二。明代。石宝。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徒。山薮贵藏疾,大川恒纳污。仲举见已晚,元礼陨其躯。疾甚乃主乱,反以瑕败瑜。嘉木未易茂,荆棘可胜诛。所以明哲士,但在守德隅。周诗歌猃狁,薄伐不穷驱。
集雅诗二十首 其二十 范镇。明代。郭之奇。如山范景仁,确乎不可拔。廷争万乘前,龙鳞日几捋。至言金石贯,浩气鬼神夺。国本建诸初,庙名正其末。两朝社稷尊,众议资裁割。南士起纷更,嚣陵出禁闼。忠爱何所容,歌吟空自豁。银青再辞荣,党碑非预脱。
放船。宋代。杨万里。岸岸人家住,门门面水开。老翁扶杖立,稚子看船来。一夜鸣春雨,诸滩涨绿醅。顺流行自快,更著北风催。
锦溪八景为林熙吉题 其三 五云冈。明代。徐熥。高冈有五石,石石皆生云。晏坐松根下,前林正夕曛。
右与王宪 其四 康济泉。明代。庞嵩。何处飞虹落晚天,铁桥分沫洒岚烟。风瓢一歃沉疴洗,莫是仙人种玉田。
上左冯陈使君。宋代。魏野。祖德相门阑,分符众比难。忧民如有病,见客似无官。地镇三秦重,衙当二华寒。道心经仗钺,诗性鄙登坛。佐幕多名士,开筵少俗欢,星连蒲分野,河带渭波澜。劝课耕初动,行香漏未残。书容吾道借,琴听越僧弹。拜敕风鸣佩,朝元露溼冠。皇恩终锡马,清梦必骖鸾。报国嫌言利,脩真笑炼丹。高碑人待立,此咏愿同刊。
秋景 乞巧文。宋代。刘辰翁。能拙吾无比,高灵昔有闻。不知天下巧,乞以世间文。果列空庭露,香浮入汉云。天孙何冉冉,柳子盖云云。有说能要我,无才可赠君。绛衣持节后,穷达竟何分。
答编修侄次韵。明代。谢省。江湖飘泊二毛初,半世谋身智亦疏。春意欲归彭泽柳,年华未尽茂陵书。孤桐自觉非时调,尺牍谁能问客居。须信人生身外事,落花残雨向春余。
太常引·园中风物水中亭。元代。马熙。园中风物水中亭。消得两娉娉。浊酒卷荷倾。早洗尽、筝声笛声。四堤晴柳,一天花气,付与晚山青。飞絮挟云轻。任膝上、瑶琴自横。
议狱诗 其二十一。明代。皇甫汸。明条在议故,茂典亦原亲。法行自近始,安得庇兹人。居方陪华屋,出乃列朱轮。朝等磐石固,暮为屠戮身。鸿恩本浩荡,触德甘主臣。
和魏公洗砚。宋代。释宝昙。麝煤鼠尾要镌汝,頮面沃心谁似吾。老子胸中十万读,莫年相喣复相濡。
简王漕左司。宋代。章甫。人生天壤中,孰不有所求。小大虽不齐,逐物常同忧。士子文字间,亦各从所爱。取舍未必同,於道均无害。我生才甚下,志与俗子殊。思贤惄如饥,觅句聊自娱。惟公盛德人,君今乃行古。富贵等云烟,词翰敏风雨。荆湖十五州,玉节何煌煌。门庭无杂宾,读书清昼长。抠衣愿从游,自视亦何有。未知函丈地,能着野人否。公诚一顾之,足以为我荣。淮南有石田,归趁春雨耕。
摄山纪游 其二。明代。袁宏道。山色重重怪,高谭事事新。荒松吹老鬣,古石长斑鳞。入室寻僧梦,翻经晤客尘。禅兄兼酒弟,傲杀世间人。
送了守衡州。宋代。李曾伯。雁峰自昔号名州,尔既难辞我莫留。临政毋忘宣上德,持身谨勿遗亲羞。当令民诵循良守,罔俾人讥恩泽侯。国事正殷宜黾勉,明年吾自问归舟。
记梦。宋代。薛季宣。通梦周公不我欺,咿嘤无若大音希。诗人伎子知谁在,一枕邻鸡曙已晖。
金陵杂兴二百首。宋代。苏泂。春风动地卷红旌,人在清溪阔上行。歌舞洗空亡国恨,风流太守亦多情。
出陈留忆汴 其七。明代。陈仁锡。剪烛巴窗话雨时,翛然太古白云姿。花鲜月出人皆醉,静读黄庭意欲迟。
读王肃敏公集。明代。申佳允。灼灼声华北斗县,青缃大业照遗编。中原才子先何李,鲁国文衡并蜀燕。采振木天惊凤翥,名高梧掖愧寒蝉。如今国内知司马,一剑龙精有世传。
题周耐庵匡庐托钵图。清代。陈恭尹。诗人标格老僧装,大地无非选佛场。最是匡庐宜乞食,虎溪前去是柴桑。
和曾无疑赠诗,语及欧阳公事。宋代。杨万里。乌帽红尘媿子陵,绿蓑青笠晚寻盟。三千里外还家後,七十二回看月生。与子两人长对酌,笑渠万古浪垂名。醉翁若是真个醉,皂白何须镜样明。
与陈给事书。唐代。韩愈。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恐惧再拜。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清代。曹雪芹。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亲耕籍田七首。清代。佚名。教民稼樯,不令而行。进退有度,琚瑀锵鸣。言还熉幄,礼则告成。帝命率育,明德惟声。
迎春乐(林钟商)。宋代。柳永。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开解。良夜永、牵情无计奈。锦被里、余香犹在。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苏文忠天际乌云卷九首 其六。元代。柯九思。三月旌旗幸玉泉,牙樯锦缆御龙船。千官车骑如云涌,杨柳梢头月色娟。
蝶恋花·答李淑一。近现代。毛泽东。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咏史·卖浪仙。元代。张玉孃。乘驴迢递走红尘,十二街中草色春。不是眼空京兆尹,敲推原已入诗神。
巽公院五咏·禅堂。唐代。柳宗元。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魏公子列传。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