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宋代。王柏。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诗词:《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王柏
译文:
多少门人迹已空,
后生久矣失遗风。
圣贤立教无今古,
时有污隆道不穷。
诗意:
这首诗是对拜谒二先生墓时的感慨之作。诗人王柏凝望着先生的墓地,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他看到多少门人的足迹已经消失,他们的声名已经消散于历史之中。后来的一代人已经久远地失去了先生的遗风和教诲。诗人认为圣贤的教诲并不限于过去或现在,它超越了时间的界限。然而,时代中也不乏一些污浊的风气和道德败坏的现象,这种道不尽的境况一直存在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拜谒先生墓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道德风尚的担忧。诗中的"多少门人迹已空"表达了时光流转中人们的消逝,历史的变迁使得先生的教诲逐渐被遗忘。"后生久矣失遗风"则表达了后人已经久远地失去了先贤的精神风范和影响。诗人认为圣贤的教诲是超越时间的,不分今古,但他也意识到时代中存在着道德败坏的现象,这种污浊的风气似乎无穷无尽。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先贤的尊敬和对时代风气的反思。诗人王柏以深邃的思考和对历史演变的洞察力,反映了他对道德价值的关注和对社会变迁的忧虑。这首诗在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余,也呈现了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于历史传承、道德观念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饮钟海月家次韵。明代。区越。闻道西山笋蕨香,远扶鸠杖过眉长。参烹海路羹尤滑,醉卧南薰夏亦凉。皓首方知寻四老,黄埃却笑污三梁。从今伏腊真时节,一举何辞累十觞。
贺参政二首。宋代。李刘。海山俯视百川东,中有明堂一柱隆。两社直从平地到,寸心原共老天通。管乐功烈非轲志,尧舜君民在尹躬。寿国端须寿君子,原将箕翼等延洪。
喜吉上人至。宋代。寇准。邺北至夔城,三千里外程。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楚水秋无际,巴猿衣有声。逢师不能寐,因话故乡情。
玩丹砂 述怀。金朝。马钰。外乐何曾内动心。个中无口会哦吟。声声清雅透琼林。善听要听听不得,如聋似瞽可追寻。恁时仙佛作知音。
游虎丘寺送别。明代。张弼。海涌峰头万顷云,天风鹏背忽逢君。此行巳是蓬莱客,袖得还丹与我分。
鹧鸪天·记得追游故老家。宋代。吕胜己。记得追游故老家。红莲幕府在长沙。放船桥口秋随月,走马春园夜踏花。思往昔,谩咨磋。几番魂梦转天涯。葵轩老子今何在,岳麓风雩噪暮鸦。
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高侍郎之什命同作。唐代。刘禹锡。早宦阅人事,晚怀生道机。时从学省出,独望郊园归。野彴度春水,山花映岩扉。石头解金章,林下步绿薇。青松郁成坞,修竹盈尺围。吟风起天籁,蔽日无炎威。危径盘羊肠,连甍耸翚飞。幽谷响樵斧,澄潭环钓矶。因高见帝城,冠盖扬光辉。白云难持寄,清韵投所希。二公如长离,比翼翔太微。含情谢林壑,酬赠骈珠玑。顾予久郎潜,愁寂对芳菲。一闻丘中趣,再抚黄金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