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朗读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年在桥上依栏而立的人,
今岁在桥边骑马的身影。
桥上桥边无从计数,
至今只记得过去的十三个春天。

诗意:
这首诗词以作者对时间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为主题。诗中通过桥上桥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光阴易逝的思考。作者通过观察桥上和桥边的人们的变化,反映了岁月的更替和自己的成长。诗词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对光阴宝贵的珍视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以桥上桥边的景象为线索,展示了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的主题。作者通过对去年站在桥上的人和今岁在桥边骑马的身影的描述,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场景,突出了岁月的变化和人们的成长。紧接着,诗中提到桥上桥边的人数无法计数,但作者仅记得过去的十三个春天,这种对时间的感知和记忆进一步强调了光阴易逝的主题。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光阴宝贵的珍视。通过桥上桥边的景象,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给读者带来对岁月变迁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现了邵雍对生命短暂和时光飞逝的感叹,呼唤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时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瑟瑟凉风入小池。红衣落尽翠离披。双螯荐酒重阳近,一鹭冲天夕照迟。

白露结,碧云垂。波沈菰米动涟漪。可怜秋色无多日,留得残荷听几时。

()

柔条细叶,爱微风吹起,一棚香雾。剪到牡丹春已尽,又把春光钩住。

琐碎繁英,零星小朵,枝上摇清露。飞琼何事,羽衣似斗轻絮。

()

酒渴思茶交午饭,沈烟闲拨钗梁。小梅花盒教添香。

填词浑已懒,何况脱衣裳。

()

豹踞雕盘天设险,峰峦层叠据雄关。兴京门户兴王业,亲统貔貅数往还。

()

根盘红日近,枝耸碧云高。阆苑邻青李,瑶池映翠涛。

偷须防曼倩,熟拟宴仙曹。莫讶如瓜大,甘香胜玉膏。

()

如轮转机石,历碌向东皋。驱犊亦何急,平田敢告劳。

春塍萦似滞,沃壤腻于膏。水族堪供饷,倾樽醉蟹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