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僧竹院。唐代。周贺。一生爱竹自未有,每到此房归不能。高人留宿话禅后,寂寞雨堂空夜灯。
诗词:《过僧竹院》
中文译文:我一生都爱竹子,只有到了这间房子,才情不再流动。高人在此住宿后,他谈论着修行的事情。孤寂的雨堂中,空荡荡的夜灯亮着。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子的痴迷和悲伤。他表示自己一生都喜爱竹子,但在这个僧人的竹院里,却无法感受到以前的灵感和情感。通过高人留宿话禅后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修行者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向往和敬佩。最后,诗人描述了雨夜中空荡荡的雨堂和孤寂的夜灯,进一步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竹子的痴迷和对修行者的向往。诗人以自己在竹院里失去灵感为切入点,通过描述高人留宿后的对话,突出了修行者的智慧和精神世界。最后,通过描绘雨夜中空荡荡的雨堂和孤寂的夜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进一步表达出来。整首诗情绪低迷,向读者展示了诗人在竹院中的孤独和心灵的空虚。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周贺。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送月上人南游。宋代。王灼。锦官东郭大兰若,眼明见子长廊下。春风二月白帝城,一笑相逢手重把。羡子远引如孤鹄,顾我低摧真病马。碧山红尘不同调,底事胸怀两倾写。幽寻胜践我亦喜,梦魂已落潇湘野。扁舟蹑子尚可期,幸有此身闲似社。
西江月。金朝。马钰。心内常搜己过,口中不说他非。世人为处我无为。乞食街前不耻。日日饱餐玉蕊。时时烂饮刀圭。一朝引出化生儿,方显道家活计。
鹏鹪虽殊分,所飨各有涯。天道无凉厚,人事自盈虚。
盗蹠宜满堂,曾颜宁得馀。匪彼金钱子,是乃圣贤儒。
病体畏寒仲夏之月纩衣未舍一雨初霁欣然就曝檐下时逢饥岁百忧入怀俯仰候物率尔咏言四首 其三。明代。黄省曾。鹏鹪虽殊分,所飨各有涯。天道无凉厚,人事自盈虚。盗蹠宜满堂,曾颜宁得馀。匪彼金钱子,是乃圣贤儒。结发罗缃典,咏览孔氏书。岂惟玩英华,寔以咏其腴。富贵如浮云,雅抱在宣尼。饥寒岂不畏,所志良有殊。
谢益老寄英石。宋代。许及之。淡交如水足生平,晚岁烦师托石兄。曾解点头听半偈,定能发笑验三生。丛林住遍归来好,长物分将过去轻。闻道肯为邻舍佛,锦衣只在雁山行。
蒲城六月火云高,行人飞鞚寻东皋。大夫射雉有遗处,台榭阴阴风雨聚。
金粟堆南问二陵,尧山谷口迷千树。主人骢马早归来,敕赐芙蕖对客开。
丙午夏日将同李天生之雁门道过蒲城饮米侍御园亭即事有赋。清代。屈大均。蒲城六月火云高,行人飞鞚寻东皋。大夫射雉有遗处,台榭阴阴风雨聚。金粟堆南问二陵,尧山谷口迷千树。主人骢马早归来,敕赐芙蕖对客开。前席少年筹汉罢,上林高士望京回。惊鸿流雪慰摧颓,醉挥漫水入金杯。同心藕使冰盘满,并蒂花教玉管催。织女多情银汉度,匏瓜无匹心相妒。失志聊为声色荒,求仁不被神仙误。歌长烛短夜无多,明朝秦晋阻黄河。雁门深入胡天雪,回首西方忆绮罗。
周大祫歌二首 其一 昭夏。南北朝。庾信。律在夹钟,服居苍衮。杳杳清思,绵绵长远。就祭于合,班神于本。来庭有序,助祭有章。乐舞六代,宾歌二王。和铃以节,鞗革斯锵。齐宫馔玉,鍌斝浮金。洞庭钟鼓,龙门瑟琴。其乐已变,惟神是临。
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宋代。辛弃疾。趁得东风汗漫游。见他歌后怎生愁。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眉黛敛,眼波流。十年薄_谩扬州。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
道中绝句 其一。宋代。韩驹。浅黛依依临水笑,挼蓝脉脉抱山流。他年定作寒溪梦,梦载支郎雪满舟。
临江仙 其一 宿僧舍。宋代。毛滂。古寺长廊清夜美,风松烟桧萧然。石阑干外上疏帘。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独自徘徊无个事,瑶琴试奏流泉。曲终谁见枕琴眠。香残虬尾细,灯暗玉虫偏。
秋日与华从龙俞汝成泛湖上。明代。施渐。相携出井邑,轻舟泛秋水。樵响满晴山,游霭缘原起。濯足湖上流,浩思方如此。
紫诰褒封为王湖州作。明代。庄昶。都咈明良本自开,东南父母更谁才。淮扬汲黯宁终薄,天上褒书果自来。万里烟霄何俯仰,此心天地只涓埃。使君可把行当次,略与桑麻小屋猜。
登天台山感赋。清代。费墨娟。久闻福地最清幽,何幸登临此处游。四面湖山来眼底,一天风月会心头。茫茫尘世浑如梦,渺渺江流总似浮。更有消愁驱俗处,数声清磬入帘钩。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