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诗三首。宋代。释智圆。仙贪湖西见,湖西景有馀。春融迎晓日,秋碧礙空虚。竹荫高僧塔,云迷处士居。史迁今若在,此处合藏书。
诗词:《孤山诗三首》
仙贪湖西见,
湖西景有馀。
春融迎晓日,
秋碧礙空虚。
竹荫高僧塔,
云迷处士居。
史迁今若在,
此处合藏书。
【中文译文】
仙人贪恋湖西的美景,
湖西的景色美不胜收。
春天融化迎接黎明的阳光,
秋天的湖水碧绿遮挡了虚无的空旷。
竹林为高僧的塔提供了遮荫,
云雾迷失了隐居的士人的住处。
史迁若是今天在世,
他将会在这个地方合著藏书。
【诗意和赏析】
《孤山诗三首》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孤山为背景,旨在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对文化的珍视。
诗的开篇,“仙贪湖西见,湖西景有馀”,表达了仙人对湖西景色的向往,湖西的美景令人陶醉。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春融迎晓日,秋碧礙空虚”,通过春天的融化和秋天的碧绿,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世间事物的无常。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
下一联,“竹荫高僧塔,云迷处士居”,以竹林和云雾来描绘高僧和隐居士人的生活环境。竹林为高僧的塔提供了清净的环境,云雾则遮掩了隐居士人的住处。这两句表达了对修行和隐逸生活的推崇,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一句,“史迁今若在,此处合藏书”,既是一种致敬,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将史迁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书籍珍藏的重视。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美景、季节变迁、修行隐逸和文化的热爱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表达,诗人呈现了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画卷,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美好。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唐代。邵大震。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虎臣子禹惟中时雍子交集斋中。明代。欧大任。下马嚬呼浊酒瓶,西游宾客在黄亭。布衣谁敢轻朱建,木榻空羞老管宁。舞罢长虹秦气紫,头来明月楚天青。君看汝颍千秋会,曾为何人一聚星。
玉蝴蝶 感春四首 其一。明代。叶纨纨。满目韶光明丽,东风拂拂,花影悠悠。帘卷重楼十二,禁火初收。草青青、游人金勒,春寂寂、深院银钩。暗香浮。谁家陌上,几处津头。凝眸。天涯信断,王孙何处,闺梦多愁。双燕无凭,日长凭遍小红楼。对莺花、满怀幽怨,临宝镜、几许情柔。空消受,月寒锦帐,香冷衣篝。
杂咏 其九。明代。伍瑞隆。镜里仙娥天上妆,吹箫不肯骂鸾皇。自身本是莲花骨,开合金池四色光。
蓦山溪。宋代。葛胜仲。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里。追风骏足,千骑卷高冈,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谁怜老子,使得暂遨游,争捧手,乍凭肩,夹道游人醉。
郊庙歌辞·夕月乐章·舒和。清代。佚名。合吹八风金奏动,分容万舞玉鞘惊。词昭茂典光前列,夕曜乘功表盛明。
几道复觅槟榔。宋代。黄庭坚。蛮烟雨里红千树,逐水排痰肘後方。莫笑忍饥穷县令,烦君一斛寄槟榔。
金陵怀古二首 其一。清代。彭孙遹。杜宇啼残百感生,西风建业旧神京。诗成狎客遗簪会,酒泛诸郎按曲声。江外羽书空络绎,禁中刀敕正纵横。大官别有长生药,不假天台刺史行。
禹帝祠道中。宋代。喻良能。薰风正欲拂江梅,去岁兹晨宿雾开。新竹出墙荷贴水,今年潦倒又重来。
闲行。宋代。曾巩。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暑夜步月。宋代。释文珦。畏暑不复眠,空阶踏凉月。冰轮了无翳,明可数毛发。夜久肝肺清,如嚥太古雪。拟换飞人,乘鸾上寥泬。
遣兴。宋代。李流谦。不於蜗角更称兵,放下诸缘即太平。但有千篇足传世,不须二顷可谋生。盘餐粗粝圣贤事,门巷萧条千古情。缓炷炉熏引轻吹,道人心念一丝横。
落花。宋代。强至。林间花自飞,物理不应悲。偶对飘残地,休论艳发时。有情香水面,无数点河湄。蜂蝶含馀意,徘徊绕旧枝。